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剧烈塑性变形方法(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 | 第14-29页 |
1.2.1 剧烈塑性变形的历史背景 | 第14-16页 |
1.2.2 常见剧烈塑性变形方法及原理 | 第16-26页 |
1.2.3 其他剧烈塑性变形方法 | 第26-29页 |
1.3 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 | 第29-32页 |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32-37页 |
1.4.1 课题的提出 | 第32-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2 管状样品高压剪切变形(t-HPS)原理及装置 | 第37-51页 |
2.1 t-HPS基本原理 | 第37-39页 |
2.2 t-HPS应变解析 | 第39-44页 |
2.2.1 简单切变的几何定义 | 第39页 |
2.2.2 平均切应变的估算 | 第39页 |
2.2.3 含有材料参数的t-HPS应变解析解 | 第39-44页 |
2.3 t-HPS装置的设计与发展 | 第44-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3.2 t-HPS剧烈塑性变形加工 | 第52-53页 |
3.3 显微组织表征 | 第53-57页 |
3.3.1 光学显微组织观察 | 第53-54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 第54页 |
3.3.3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 | 第54-55页 |
3.3.4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 | 第55-57页 |
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3.4.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57页 |
3.4.2 拉伸测试 | 第57-59页 |
4 高纯铝的t-HPS实验研究 | 第59-93页 |
4.1 t-HPS在高纯铝上的实现 | 第59-66页 |
4.1.1 t-HPS前高纯铝的微观组织 | 第59-61页 |
4.1.2 t-HPS加工过程中高纯铝的组织演化 | 第61-66页 |
4.2 变形量对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66-74页 |
4.3 变形量对5N铝晶界取向差等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 变形量对5N铝织构的影响 | 第75-80页 |
4.5 5N铝的再结晶行为 | 第80-89页 |
4.5.1 经过t-HPS加工5N铝的再结晶 | 第81-82页 |
4.5.2 再结晶织构 | 第82-88页 |
4.5.3 5N铝{110}<110>织构形成机制的确定 | 第88-89页 |
4.6 力学性能 | 第89-9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5 金属多层复合样品的t-HPS单工序制备 | 第93-121页 |
5.1 概念化 | 第94-103页 |
5.1.1 迹线增长的概念 | 第94-97页 |
5.1.2 从迹线增长的概念到界面倍增的概念 | 第97-103页 |
5.2 基于界面倍增的实验研究 | 第103-120页 |
5.2.1 铅/锡样品的t-HPS | 第103-110页 |
5.2.2 两种不同纯度铝多层样品的t-HPS制备 | 第110-12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铝/铜样品的t-HPS实验研究 | 第121-135页 |
6.1 铝/铜界面形貌 | 第121-122页 |
6.2 铝/铜界面上的中间相 | 第122-130页 |
6.2.1 铝/铜界面及附近区域显微形貌 | 第122-124页 |
6.2.2 铝/铜界面上中间相成分分析 | 第124-126页 |
6.2.3 铝/铜界面上中间相结构分析 | 第126-130页 |
6.3 铝/铜界面处立方θ~'相的形成机理 | 第130-133页 |
6.3.1 立方θ~'相产生的热力学条件 | 第131-132页 |
6.3.2 立方θ~'相产生的动力学条件 | 第132-13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7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35-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67页 |
附录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