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政府引导基金的一般理论 | 第14-22页 |
2.1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历史沿革 | 第14-16页 |
2.1.1 确立引导基金法律地位 | 第14-15页 |
2.1.2 详细定义引导基金概念与宗旨 | 第15页 |
2.1.3 提供实质性法律指导 | 第15-16页 |
2.1.4 规范引导基金运作 | 第16页 |
2.2 政府引导基金的内涵、性质及意义 | 第16-19页 |
2.2.1 政府引导基金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2 政府引导基金的性质 | 第17页 |
2.2.3 政府引导基金的意义 | 第17-19页 |
2.3 政府引导基金的法定组织形式及其运行障碍 | 第19-22页 |
2.3.1 事业法人制基金 | 第19页 |
2.3.2 事业法人制基金的运行障碍 | 第19-20页 |
2.3.3 实践中的组织形式 | 第20-22页 |
第3章 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路径及组织形式法理依据 | 第22-30页 |
3.1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 | 第22-25页 |
3.1.1 政府引导基金的一般运作流程 | 第22-23页 |
3.1.2 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主体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 | 第23-25页 |
3.2 政府引导基金的组织形式及法理基础 | 第25-30页 |
3.2.1 信托制基金的法理基础 | 第25-26页 |
3.2.2 公司制基金的法理基础 | 第26-28页 |
3.2.3 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法理基础 | 第28-30页 |
第4章 政府引导基金组织形式存在的法律问题探究 | 第30-36页 |
4.1 信托制:机制的优越与实践的尴尬 | 第30-31页 |
4.2 公司制:治理的规范与弊病 | 第31-33页 |
4.3 有限合伙制:投资的灵活与募资的限制 | 第33-36页 |
第5章 政府引导基金组织形式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36-42页 |
5.1 信托制引导基金的法律规制 | 第36-39页 |
5.1.1 信托制基金不稳定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36-37页 |
5.1.2 信托制基金资金流向管控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37-38页 |
5.1.3 信托制基金管理不透明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38-39页 |
5.2 公司制引导基金的法律规制 | 第39-41页 |
5.2.1 公司制基金资金流动受限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39-40页 |
5.2.2 公司制基金双重征税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40页 |
5.2.3 公司制基金道德风险的法律规制建议 | 第40-41页 |
5.3 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法律规制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