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SiO_2气凝胶的简史及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 气凝胶的制备 | 第11-17页 |
1.2.1 溶胶-凝胶法 | 第11-16页 |
1.2.2 湿凝胶的老化 | 第16-17页 |
1.3 凝胶的改性 | 第17-20页 |
1.3.1 凝胶的疏水改性及机理 | 第17-18页 |
1.3.2 凝胶的增韧改性 | 第18-20页 |
1.4 SiO_2气凝胶的干燥方法 | 第20-23页 |
1.4.1 干燥原理 | 第20-21页 |
1.4.2 超临界干燥 | 第21-22页 |
1.4.3 常压干燥 | 第22-23页 |
1.5 SiO_2气凝胶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6页 |
2.1.2 实验所需设备 | 第26-27页 |
2.2 实验表征及其测试方法 | 第27-33页 |
2.2.1 实验样品微观形貌表征 | 第27页 |
2.2.2 傅立叶红外化学成分分析 | 第27页 |
2.2.3 样品比表面积的计算 | 第27-29页 |
2.2.4 样品孔径的分析 | 第29页 |
2.2.5 氮气的吸附-脱吸附曲线 | 第29-31页 |
2.2.6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2.7 凝胶时间的测定 | 第31页 |
2.2.8 表观密度测定 | 第31页 |
2.2.9 孔隙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2.10 导热系数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11 疏水角的测定 | 第32-33页 |
第3章 实验方案 | 第33-36页 |
3.1 SiO_2干凝胶的制备 | 第33页 |
3.1.1 溶胶-凝胶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3.1.2 SiO_2醇凝胶及干凝胶的制备 | 第33页 |
3.2 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制备 | 第33-34页 |
3.3 增韧性SiO_2气凝胶的制备 | 第34-36页 |
3.3.1 湿凝胶的制备 | 第34-35页 |
3.3.2 交联改性气凝胶的制备 | 第35-36页 |
第4章 不同浓度的疏水改性剂对SiO_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 第36-49页 |
4.1 疏水性分析 | 第37-38页 |
4.2 化学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4.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4.4 物性分析 | 第42-43页 |
4.5 样品的孔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4.6 干凝胶和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 | 第45-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增韧SiO_2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9-62页 |
5.1 SiO_2气凝胶交联改性机理 | 第49-50页 |
5.2 增韧性气凝胶的实物图 | 第50-53页 |
5.3 FT-IR分析 | 第53-54页 |
5.4 交联改性剂的浓度对样品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5.5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5.6 导热性分析 | 第56-57页 |
5.7 孔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6.1.1 疏水性气凝胶 | 第62页 |
6.1.2 交联改性气凝胶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 | 第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