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类离子液体稳定的纳米金的制备、组装及应用
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57页 |
·纳米金 | 第18-20页 |
·纳米金的应用 | 第20-21页 |
·各种形貌的金纳米材料 | 第21-28页 |
·多面体 | 第21-23页 |
·纳米棒 | 第23-24页 |
·纳米片 | 第24-26页 |
·分枝纳米结构 | 第26-28页 |
·离子液体 | 第28-29页 |
·离子液体在制备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 第29-39页 |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沉积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离子液体在一体化合成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离子液体在离子热合成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离子液体在微波辅助合成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离子液体在溶胶一凝胶法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离子液体在微乳液合成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7页 |
·长链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设想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7页 |
第二章 金纳米片的气/液界面合成 | 第57-76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药品 | 第58页 |
·仪器 | 第58-59页 |
·C_(16)mimBr的合成 | 第59页 |
·Langmuir单层膜的制备 | 第59页 |
·金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п-A等温线 | 第59-61页 |
·金纳米粒子 | 第61页 |
·金纳米片 | 第61-64页 |
·亚相浓度与表面压的影响 | 第64-66页 |
·纳米片生长机理 | 第66-68页 |
·Langmuir单层膜的作用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第三章 金纳米棒的晶种法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 第76-92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80页 |
·药品 | 第77页 |
·仪器 | 第77页 |
·C_(12)mimBr的合成 | 第77-78页 |
·晶种的制备 | 第78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78-79页 |
·动力学计算 | 第79页 |
·催化实验 | 第79-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金纳米棒 | 第80-84页 |
·金纳米棒的催化活性 | 第84-88页 |
·结论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第四章 二维枝状金纳米结构的气/液界面合成 | 第92-106页 |
·引言 | 第92-93页 |
·实验方法 | 第93-95页 |
·药品 | 第93页 |
·仪器 | 第93-94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94页 |
·二维枝状Au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94页 |
·SERS测试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2页 |
·二维枝状Au纳米结构 | 第95-99页 |
·枝状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99-102页 |
·枝状Au纳米结构的SERS活性 | 第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三维枝状金纳米结构的电化置换合成 | 第106-121页 |
·引言 | 第106-107页 |
·实验方法 | 第107-108页 |
·药品 | 第107页 |
·仪器 | 第107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07页 |
·三维枝状Au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107-108页 |
·SERS测试 | 第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7页 |
·三维枝状Au纳米结构 | 第108-112页 |
·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枝状Au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114-116页 |
·枝状Au纳米结构的SERS增强活性 | 第116-117页 |
·结论 | 第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第六章 单层膜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组装 | 第121-148页 |
·引言 | 第121-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123-126页 |
·药品 | 第123页 |
·仪器 | 第123页 |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23-125页 |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125页 |
·纳米粒子在气/液界面的组装 | 第125-126页 |
·SERS测试 | 第1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40页 |
·单层膜包覆的金纳米粒子 | 第126-128页 |
·纳米粒子在气/液界面的自组装 | 第128-130页 |
·环形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130-133页 |
·包覆剂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混合包覆剂体系 | 第136-139页 |
·自组装结构用作SERS基底 | 第139-140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1-1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4-155页 |
外文论文 | 第15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