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缩略词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7页 |
1.1 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及土壤固碳效应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 稻田温室效应和碳足迹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 集约化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稻田CH_4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1.4.1 CH_4排放源 | 第24-25页 |
1.4.2 稻田CH_4的产生、氧化与传输 | 第25-26页 |
1.4.3 稻田CH_4排放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1.4.4 减缓稻田CH_4排放措施 | 第28页 |
1.5 稻田N_2O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1.5.1 N_2O排放源 | 第29页 |
1.5.2 稻田N_2O产生机制与排放途径 | 第29-30页 |
1.5.3 稻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1.5.4 减缓稻田N_2O排放措施 | 第32-33页 |
1.6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5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7-39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39-42页 |
2.2.1 2012-2014两个稻麦轮作周期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田间试验 | 第39-40页 |
2.2.2 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方法验证试验 | 第40-42页 |
2.3 田间管理 | 第42-45页 |
2.4 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的测定计算 | 第45页 |
2.4.1 产量测定 | 第45页 |
2.4.2 氮肥农学利用率的计算 | 第45页 |
2.5 样品采集、分析与排放量计算 | 第45-47页 |
2.5.1 气体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5-46页 |
2.5.2 排放通量计算方法 | 第46页 |
2.5.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46-47页 |
2.6 化学品投入和农事操作引起的碳排放估算 | 第47页 |
2.7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综合温室效应(GWP)和碳足迹(CF)计算 | 第47-49页 |
2.8 田间试验中生物和环境要素记载 | 第49页 |
2.8.1 生物要素记载 | 第49页 |
2.8.2 田间管理记载 | 第49页 |
2.8.3 气象要素记载 | 第49页 |
2.9 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估算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方法验证 | 第51-61页 |
3.1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各组分 | 第51-57页 |
3.1.1 稻麦轮作系统CH_4排放 | 第52-53页 |
3.1.2 稻麦轮作系统生态系统呼吸和异养呼吸 | 第53-57页 |
3.1.3 稻麦轮作系统产量 | 第57页 |
3.2 稻麦轮作系统NECB与SOC估算 | 第57-58页 |
3.3 长期定位试验SOC固定速率 | 第58-59页 |
3.4 长期定位试验与季节时间尺度估算SOC方法比较验证 | 第59-60页 |
3.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 第61-67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产量 | 第61-62页 |
4.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氮肥农学利用率 | 第62-63页 |
4.2 讨论 | 第63-66页 |
4.2.1 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2 不同栽培模式对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对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67-77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5.1.1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CH_4排放规律 | 第67-70页 |
5.1.2 不同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N_2O排放规律 | 第70-71页 |
5.2 讨论 | 第71-75页 |
5.2.1 不同栽培模式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71-72页 |
5.2.2 不同栽培模式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72-74页 |
5.2.3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N_2O排放系数 | 第74-75页 |
5.3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稻麦轮作生态系统农业措施碳排放、综合温室效应及碳足迹综合评价 | 第77-87页 |
6.1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6.1.1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系统农业措施碳排放 | 第77-78页 |
6.1.2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系统GWP | 第78-81页 |
6.1.3 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下稻麦轮作系统CF | 第81页 |
6.2 讨论 | 第81-84页 |
6.2.1 化学品投入和农事操作在总温室效应中的比重 | 第81-82页 |
6.2.2 不同栽培模式对GWP和CF的影响 | 第82-83页 |
6.2.3 稻麦轮作系统GWP的主要组成部分及ISSM管理策略的实施意义 | 第83-84页 |
6.3 小结 | 第84-8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87-88页 |
7.3 不足之处 | 第88页 |
7.4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历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