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4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6页 |
1.1 前言 | 第17-18页 |
1.2 微针的类型 | 第18-19页 |
1.3 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 | 第19-20页 |
1.4 可溶性微针的评价方法 | 第20-24页 |
1.5 可溶性微针的基质材料 | 第24-25页 |
1.6 现有技术的缺陷 | 第25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可溶性微针制备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 第26-33页 |
2.1 器材与试剂 | 第26页 |
2.1.1 器材 | 第26页 |
2.1.2 试剂 | 第26页 |
2.2 PDMS未固化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2.3 针灸针阵列部分插入PDMS法制备阴模 | 第27-29页 |
2.4 金属印章微针倒模法 | 第29-30页 |
2.4.1 阳模具的制备 | 第29页 |
2.4.2 槽状模具制备 | 第29-30页 |
2.5 基质溶液入模方法对比筛选 | 第30-32页 |
2.5.1 基质溶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2.5.2 抽真空入模 | 第31页 |
2.5.3 离心入模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可溶性微针穿刺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33-42页 |
3.1 器材与试剂 | 第33页 |
3.1.1 器材 | 第33页 |
3.1.2 试剂 | 第33页 |
3.2 使用的微针 | 第33-34页 |
3.3 微针的刺入方法 | 第34-35页 |
3.4 微针刺入效果评价 | 第35-37页 |
3.4.1 电阻法 | 第35页 |
3.4.2 漏水法 | 第35-36页 |
3.4.3 染色显影法 | 第36-37页 |
3.4.4 改进的多层石蜡膜法 | 第3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质材料的韧脆性分类与复合应用的初步探索 | 第42-55页 |
4.1 器材与试剂 | 第42-43页 |
4.1.1 器材 | 第42页 |
4.1.2 试剂 | 第42-43页 |
4.2 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 | 第43-44页 |
4.2.1 单一材料制备可溶性微针 | 第43页 |
4.2.2 复合材料制备可溶性微针 | 第43-44页 |
4.2.3 背衬含亲水性纤维网的可溶性微针制备 | 第44页 |
4.2.4 不含针薄片的制备 | 第44页 |
4.3 微针成型性评价 | 第44-45页 |
4.3.1 成膜性 | 第44页 |
4.3.2 平整度 | 第44页 |
4.3.3 气泡量 | 第44-45页 |
4.3.4 含针率 | 第45页 |
4.3.5 相容性 | 第45页 |
4.4 材料的韧脆性评价 | 第45-46页 |
4.5 压缩位移-应力曲线 | 第46页 |
4.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面结构 | 第46页 |
4.7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4.7.1 单一材料制备微针的成型性 | 第46-48页 |
4.7.2 亲水性纤维网对脆性材料成膜性的改善 | 第48-49页 |
4.7.3 两种材料复合制备的微针性能考察结果 | 第49-51页 |
4.7.4 压缩位移-应力曲线 | 第51-53页 |
4.7.5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53-54页 |
4.7.6 骨架填充设想 | 第5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综述 用于可溶性微针构建的基质材料及其复合材料 | 第63-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