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设计理念下智障能训辅具设计与应用研究--以6-14岁轻度智障儿童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课题的来源 | 第12页 |
1.3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课题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通用设计与能训辅具概述 | 第16-24页 |
2.1 通用设计概述 | 第16-17页 |
2.2 通用设计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3 能训辅具概述 | 第18-20页 |
2.3.1 能训辅具定义 | 第18-19页 |
2.3.2 能训辅具类别 | 第19-20页 |
2.4 能训辅具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2.4.1 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4.2 使用现状 | 第22页 |
2.4.3 产业现状 | 第22-24页 |
第3章 6~14岁轻度智障儿童群体分析 | 第24-32页 |
3.1 轻度智障儿童的界定 | 第24-25页 |
3.2 6~14轻度智障儿童生存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3 障碍类别与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3.3.1 感知障碍特征 | 第27-28页 |
3.3.2 思维记忆障碍特征 | 第28页 |
3.3.3 肢体障碍特征 | 第28页 |
3.3.4 语言障碍特征 | 第28页 |
3.3.5 情感障碍特征 | 第28-29页 |
3.3.6 行为个性障碍特征 | 第29页 |
3.4 应对障碍的能力训练方式分析 | 第29-32页 |
3.4.1 感知能力训练 | 第30页 |
3.4.2 思维记忆训练 | 第30页 |
3.4.3 肢体运动能力训练 | 第30-31页 |
3.4.4 语言能力训练 | 第31页 |
3.4.5 社交能力训练 | 第31页 |
3.4.6 异常行为的矫正训练 | 第31-32页 |
第4章 轻度智障儿童能训辅具设计分析 | 第32-42页 |
4.1 智障儿童能训辅具类别 | 第32-39页 |
4.1.1 训练目的分类 | 第32-35页 |
4.1.2 使用环境分类 | 第35-37页 |
4.1.3 操作方式分类 | 第37-39页 |
4.2 轻度智障儿童能训辅具设计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4.3 设计与研究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40-42页 |
4.3.1 必要性分析 | 第40页 |
4.3.2 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第5章 通用设计理念下智障儿童能训辅具设计研究 | 第42-52页 |
5.1 设计原则 | 第42-45页 |
5.1.1 安全性原则 | 第42页 |
5.1.2 功能性原则 | 第42-43页 |
5.1.3 人机性原则 | 第43-44页 |
5.1.4 趣味性原则 | 第44页 |
5.1.5 成长性原则 | 第44页 |
5.1.6 情感化原则 | 第44-45页 |
5.2 设计要素 | 第45-46页 |
5.2.1 适配性的增强 | 第45-46页 |
5.2.2 功能的个性化 | 第46页 |
5.2.3 整合现有优势 | 第46页 |
5.3 设计方法 | 第46-50页 |
5.3.1 UD矩阵法 | 第46-48页 |
5.3.2 极端设计 | 第48-49页 |
5.3.3 可调设计 | 第49-50页 |
5.4 设计流程 | 第50-52页 |
第6章 设计实践与应用 | 第52-68页 |
6.1 设计调研 | 第52-55页 |
6.1.1 问卷调查 | 第52-54页 |
6.1.2 访谈 | 第54-55页 |
6.2 设计实践思考 | 第55-56页 |
6.3 情景模拟实验 | 第56-58页 |
6.4 设计方案 | 第58-67页 |
6.4.1 设计构想 | 第58-60页 |
6.4.2 方案展示 | 第60-66页 |
6.4.3 设计说明 | 第66-67页 |
6.5 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部分作品展示 | 第74-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附.6~14岁轻度智障儿童产品偏好调查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