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9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9-20页 |
2 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基础养老金 | 第20页 |
2.1.2 全国统筹 | 第20页 |
2.1.3 个人账户 | 第20-21页 |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1页 |
2.2.2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大数法则原理 | 第22-23页 |
2.2.4 艾伦条件 | 第23-24页 |
3 低统筹层次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 | 第24-33页 |
3.1 低统筹层次对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1 阻碍养老保险各类参数的统一 | 第24-26页 |
3.1.2 阻碍养老保险制度优化 | 第26页 |
3.2 低统筹层次对养老保险责任主体的影响 | 第26-29页 |
3.2.1 政府层面:权责不分、利益固化与道德风险 | 第26-28页 |
3.2.2 企业层面:劳动力成本负担不均 | 第28-29页 |
3.2.3 个人层面: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 | 第29页 |
3.3 低统筹层次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 | 第29-33页 |
3.3.1 区域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缺两极分化 | 第30-31页 |
3.3.2 养老保险基金贬值风险难以化解 | 第31-32页 |
3.3.3 养老保险基金挪用、流失风险加剧 | 第32-33页 |
4 阻碍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因素分析 | 第33-46页 |
4.1 现行制度设计不利于推进全国统筹 | 第33-37页 |
4.1.1 法律障碍: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3-34页 |
4.1.2 基金调剂障碍:财政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 第34-35页 |
4.1.3 管理障碍: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5-36页 |
4.1.4 技术障碍: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系统 | 第36-37页 |
4.2 区域差异带来的利益固化阻碍全国统筹 | 第37-44页 |
4.2.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第37-38页 |
4.2.2 区域间养老保险各类缴费和支出参数不同 | 第38-41页 |
4.2.3 区域间养老保险历史债务不同 | 第41页 |
4.2.4 区域间享受劳动力红利状况不同 | 第41-43页 |
4.2.5 区域间基金结余情况不同 | 第43-44页 |
4.3 固有观念影响全国统筹实施 | 第44-46页 |
4.3.1 地方政府传统的“承包制”观念 | 第44-45页 |
4.3.2 传统的政绩考核办法 | 第45-46页 |
5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对策和建议 | 第46-53页 |
5.1 完善制度设计,健全管理体制 | 第46-49页 |
5.1.1 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 第46-47页 |
5.1.2 加强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 | 第47-48页 |
5.1.3 明确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权责划分 | 第48-49页 |
5.1.4 促进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垂直管理模式 | 第49页 |
5.2 加强制度统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第49-51页 |
5.2.1 统一养老保险各项缴费参数和待遇标准 | 第49-50页 |
5.2.2 加强养老保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业务规程 | 第50页 |
5.2.3 改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增强保值增值能力 | 第50-51页 |
5.2.4 坚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 第51页 |
5.3 促进观念更新,改善外部环境 | 第51-53页 |
5.3.1 加强观念革新,改变传统绩效考核办法 | 第52页 |
5.3.2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参保 | 第52-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