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碳通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碳通量对环境响应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碳通量研究中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2 通量监测系统 | 第20-21页 |
2.3 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21-24页 |
2.3.1 CO_2通量计算 | 第21-22页 |
2.3.2 坐标旋转 | 第22页 |
2.3.3 WPL校正 | 第22-23页 |
2.3.4 数据的剔除与插补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3.1 气象因素的特征分析 | 第24-28页 |
3.1.1 温度和降雨 | 第24-25页 |
3.1.2 光合有效辐射(PAR)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3.1.3 饱和水汽压差(VPD)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3.1.4 土壤温湿度变化 | 第27-28页 |
3.2 热带滨海砂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分析 | 第28-34页 |
3.2.1 能量平衡理论机制 | 第28-29页 |
3.2.2 能量日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3.2.3 能量闭合状况分析 | 第30-32页 |
3.2.4 OLS能量闭合分析 | 第32-34页 |
3.2.5 能量的分配比 | 第34页 |
3.3 热带滨海砂地生态系统CO_2的特征研究 | 第34-37页 |
3.3.1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净生态系统碳交换日变化动态分析 | 第34-35页 |
3.3.2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生态系统碳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3.3.3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生态系统NEE年总量 | 第36-37页 |
3.4 热带滨海砂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影响因子分析 | 第37-43页 |
3.4.1 热带滨海砂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3.4.2 热带滨海砂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3.4.3 热带滨海砂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水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7页 |
4.1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分析 | 第43-44页 |
4.2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原因分析 | 第44页 |
4.3 热带滨海砂地植被生态系统NEE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分析 | 第44-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