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视角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济南居住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居住区规划与园林环境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2.1 相关模式 | 第14-16页 |
2.1.1 “田园城市” | 第14页 |
2.1.2 “广亩城市” | 第14-15页 |
2.1.3 “光辉城市” | 第15页 |
2.1.4 “邻理单位” | 第15页 |
2.1.5 “居住小区” | 第15-16页 |
2.2 中国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演变研究 | 第16-17页 |
2.2.1 “里坊制”、“街坊制”、“庭院” | 第16页 |
2.2.2 “胡同——大院”和“里弄” | 第16-17页 |
2.2.3 “单位制”居住社区 | 第17页 |
2.2.4 “居住区” | 第17页 |
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研究 | 第17-21页 |
2.3.1 自然山水园 | 第18页 |
2.3.2 人工山水园 | 第18-19页 |
2.3.3 公共风景区 | 第19页 |
2.3.4 与住区结合的园林 | 第19-21页 |
第3章 济南居住区园林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44页 |
3.1 济南概况 | 第21-25页 |
3.1.1 地理环境 | 第21页 |
3.1.2 人文历史 | 第21页 |
3.1.3 济南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演变研究 | 第21-25页 |
3.2 居住区规划与园林的关系 | 第25-39页 |
3.2.1 园林缺失时期的居住区 | 第26-28页 |
3.2.2 园林单一时期的居住区 | 第28-32页 |
3.2.3 园林多样化时期的居住区 | 第32-39页 |
3.3 居住区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3.3.1 历史文脉的缺失 | 第39-40页 |
3.3.2 场地特征的消失 | 第40-41页 |
3.3.3 忽略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 第41-42页 |
3.3.4 交往空间设计不足 | 第42页 |
3.3.5 生态设计的欠缺 | 第42-43页 |
3.3.6 植物造景的忽视 | 第43-44页 |
第4章 园林视角下的居住区规化设计研究 | 第44-58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44-47页 |
4.1.1 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吸收与学习 | 第44页 |
4.1.2 继承传统内函与精华 | 第44-47页 |
4.2 园林视角下的场地设计 | 第47-48页 |
4.3 园林视角下的功能空间的设计 | 第48-51页 |
4.3.1 完善儿童活动区的设计 | 第48-49页 |
4.3.2 加强对老年人活动区的设计 | 第49-50页 |
4.3.3 多感觉性环境的营造 | 第50-51页 |
4.3.4 地上停车区域的设计 | 第51页 |
4.4 园林视角下的交往空间的设计 | 第51-54页 |
4.4.1 注重院落空间的设计 | 第52页 |
4.4.2 结合儿童活动区丰富交往空间 | 第52-53页 |
4.4.3 丰富道路周边的交往空间 | 第53页 |
4.4.4 重视住宅出入口的交往空间设计 | 第53-54页 |
4.5 园林视角下的生态设计 | 第54-55页 |
4.5.1 尊重自然 | 第54页 |
4.5.2 营造稳定的绿地生态系统 | 第54-55页 |
4.6 园林视角下的植物造景 | 第55-58页 |
4.6.1 丰富植物种类 | 第55-56页 |
4.6.2 增加耐荫植物的应用 | 第56页 |
4.6.3 植物造景以人为本 | 第56页 |
4.6.4 统筹考虑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 | 第56-57页 |
4.6.5 加强后期苗木的施工、养护管理 | 第57-58页 |
第5章 海尔绿城设计实践 | 第58-84页 |
5.1 项目前期分析 | 第58-59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58-59页 |
5.1.2 区域交通关系 | 第59页 |
5.2 项目概述 | 第59-61页 |
5.2.1 设计依据 | 第59-60页 |
5.2.2 工程概况 | 第60页 |
5.2.3 设计理念 | 第60-61页 |
5.3 建筑总平面、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 第61-82页 |
5.3.1 总平面设计 | 第61-63页 |
5.3.2 功能布局 | 第63-68页 |
5.3.3 建筑单体设计 | 第68-71页 |
5.3.4 户型设计 | 第71-74页 |
5.3.5 环境设计 | 第74-82页 |
5.4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 第82页 |
5.4.1 方位、体形 | 第82页 |
5.4.2 节能设计 | 第82页 |
5.5 环保 | 第82-8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