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微电网概述 | 第15-16页 |
1.3 直流微网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直流微网建模 | 第20-4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直流微网并网接口 | 第20-25页 |
2.2.1 并网接口拓扑的选取 | 第20-21页 |
2.2.2 VSC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3 VSC控制器设计 | 第23-25页 |
2.3 光伏发电并网模块 | 第25-31页 |
2.3.1 光伏电源模型 | 第25-27页 |
2.3.2 光伏电源并网控制 | 第27-31页 |
2.4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 | 第31-37页 |
2.4.1 风力发电系统结构 | 第31-32页 |
2.4.2 风力机模型及控制 | 第32-35页 |
2.4.3 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及换流器控制 | 第35-37页 |
2.5 蓄电池储能系统 | 第37-42页 |
2.5.1 蓄电池等效模型 | 第37-39页 |
2.5.2 蓄电池控制原理 | 第39-42页 |
2.6 直流微网仿真系统 | 第42-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直流微网故障分析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VSC并网接口故障分析 | 第46-54页 |
3.2.1 VSC极间故障响应 | 第47-51页 |
3.2.2 VSC接地故障响应 | 第51-53页 |
3.2.3 VSC故障响应仿真 | 第53-54页 |
3.3 PV电缆故障分析 | 第54-62页 |
3.3.1 PV极间故障响应 | 第55-59页 |
3.3.2 PV接地故障响应 | 第59-60页 |
3.3.3 PV故障响应仿真 | 第60-62页 |
3.4 蓄电池并网故障分析 | 第62-65页 |
3.4.1 蓄电池极间故障响应 | 第63-64页 |
3.4.2 蓄电池接地故障响应 | 第64页 |
3.4.3 蓄电池故障响应仿真 | 第64-65页 |
3.5 故障特征及其分析 | 第65-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直流微网保护设计 | 第68-86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保护原理介绍 | 第68-73页 |
4.2.1 过电流保护 | 第69页 |
4.2.2 电流微分保护 | 第69-71页 |
4.2.3 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 第71-73页 |
4.3 保护方案设计 | 第73-80页 |
4.3.1 电流微分保护和方向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案 | 第73-78页 |
4.3.2 保护动作仿真 | 第78-80页 |
4.4 故障类型和故障极的判断 | 第80-83页 |
4.4.1 故障类型的判别 | 第80-82页 |
4.4.2 故障线路选极 | 第82-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5.1 总结 | 第86-87页 |
5.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96-97页 |
1.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
2. 参加科研情况 | 第96-9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