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基于LMDI模型的安徽省粮食产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研究尺度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3 影响因素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6页
        1.4.1 文献综述法第13-14页
        1.4.2 重心分析法第14页
        1.4.3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第14-16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8页
        2.1.1 粮食作物第18页
        2.1.2 粮食安全第18页
        2.1.3 农作物空间格局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农业区位理论第18-19页
        2.2.2 比较优势理论第19页
        2.2.3 农业地域分工理论第19-20页
        2.2.4 粮食安全理论第20页
        2.2.5 农业现代化理论第20-21页
3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4页
    3.1 地理位置第21页
    3.2 地形地貌第21页
    3.3 气候条件第21页
    3.4 行政区划第21页
    3.5 农业分区概述第21-24页
4 安徽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第24-47页
    4.1 安徽省粮食生产结构的时序变化特征第24-26页
    4.2 安徽省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分解因素贡献的时序特征第26-30页
    4.3 安徽市域粮食产量分解因素效应的时空分异第30-37页
        4.3.1 市域粮食总效应比较第30-32页
        4.3.2 市域分解因素效应比较第32-37页
    4.4 安徽省县域粮食产量分解因素效应的时空分异第37-47页
        4.4.1 县域粮食生产总体特征第37-42页
        4.4.2 县域粮食产量分解因素效应比较第42-4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7-50页
    5.1 结论与讨论第47-49页
        5.1.1 主要结论第47-48页
        5.1.2 讨论第48-49页
    5.2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49-50页
        5.2.1 创新之处第49页
        5.2.2 不足之处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小微创新创业群体的互联网孵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企业不同阶段高管特征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