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硅基薄膜锂离子电池中势垒层材料与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锂离子势垒层与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第9-16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9-11页
        1.2.2 硅基微型锂离子电池第11-12页
        1.2.3 锂离子势垒层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4 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组装与表征方法第17-23页
    2.1 电池组装第17-18页
    2.2 电化学测试第18-20页
        2.2.1 循环伏安法第18页
        2.2.2 电化学阻抗谱第18-20页
        2.2.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20页
    2.3 物理化学表征第20-23页
        2.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0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0-21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1页
        2.3.4 X射线衍射第21-23页
第三章 热生长二氧化硅薄膜作为锂离子势垒层的性能研究第23-33页
    3.1 背景介绍第23页
    3.2 样品制备与表征第23-2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24-31页
        3.3.1 电化学测试结果第24-25页
        3.3.2 XPS表征结果第25-30页
        3.3.3 薄膜形貌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氮化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第33-45页
    4.1 背景介绍第33页
    4.2 样品制备与表征第33-34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34-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五章 硅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第45-53页
    5.1 背景介绍第45页
    5.2 薄膜负极的制备第45-48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48-51页
        5.3.1 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第48-50页
        5.3.2 SEM表征结果第50-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故障诊断的光伏阵列效率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提高折流板除雾器对细雾滴脱除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