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磷矿和谐矿区建设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6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绿色矿山 | 第16-17页 |
(二)矿区 | 第17页 |
(三)和谐矿区 | 第17-18页 |
(四)和谐社会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文献法 | 第18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8-19页 |
五、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和谐矿区建设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生态文明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4页 |
第五节 和谐矿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构成 | 第24-28页 |
一、和谐矿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24-25页 |
二、和谐矿区的主要构成 | 第25-26页 |
三、和谐矿区构建的四大机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晋宁磷矿区建设现状 | 第28-39页 |
第一节 晋宁磷矿区开发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一、晋宁区概况 | 第28页 |
二、磷矿石开采及发展情况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磷矿区人与自然的建设 | 第30-33页 |
一、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 第30-31页 |
二、磷矿资源开发综合利用 | 第31-32页 |
三、采矿区土地复垦修复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磷矿区人与人的利益处理情况 | 第33-35页 |
一、资源开发利益协调机制 | 第33页 |
二、矿区社会建设情况 | 第33-34页 |
三、矿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晋宁磷矿区建设的“汉营模式” | 第35-39页 |
一、矿区建设的“汉营模式” | 第35-38页 |
二、“汉营模式”的推广运用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晋宁磷矿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第一节 政府、企业、村民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 | 第39-41页 |
一、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 | 第39页 |
二、政府、企业、社区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矿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不健全 | 第41-43页 |
一、矿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完善 | 第41-42页 |
二、居民自身素质影响了共治共建共享 | 第42-43页 |
三、村民依赖性思想影响了共治共建共享 | 第43页 |
第三节 政府治理作用不到位 | 第43-44页 |
一、矿区执法体系不完善 | 第43-44页 |
二、基层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 第44页 |
第四节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 | 第44-46页 |
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 第44-45页 |
二、土地复垦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 第45页 |
三、经济因素制约生态修复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国内和谐矿区建设经验借鉴 | 第46-51页 |
第一节 曲靖村企共建和谐矿区建设经验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山西和谐矿区建设经验借鉴 | 第47页 |
第三节 内蒙古和谐矿区建设经验 | 第47-49页 |
一、构建环境友好型矿山 | 第48页 |
二、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矿区居民社会保障力度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国内和谐矿区建设的启示 | 第49-51页 |
一、明晰产权,赋予各利益相关者平等的谈判地位 | 第49页 |
二、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消除矿区矛盾 | 第49-50页 |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晋宁和谐矿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51-58页 |
第一节 完善矿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 第51-52页 |
一、完善矿区公众参与制度 | 第51页 |
二、建立矿业开发风险基金制度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 第52-53页 |
一、完善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52-53页 |
二、完善矿区生态环境监察管理制度 | 第53页 |
三、探索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标准制度 | 第53页 |
第三节 促进矿区持续均衡发展 | 第53-55页 |
一、完善和保障矿区群众的财产性利益 | 第53-54页 |
二、探索建立矿区群众的福利性收益制度 | 第54-55页 |
三、建立矿区群众的收益増值的资产管理机制 | 第55页 |
第四节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促进责任型企业建设 | 第55-57页 |
一、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 第55-56页 |
二、实施多中心治理模式 | 第56-57页 |
第五节 完善矿区矛盾纠纷预警调处机制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