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漂移”下的后时空影像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9页 |
第二章 影像作为生命系统 | 第9-16页 |
2.1 影像原型研究 | 第9-11页 |
2.1.1 恋物情节 | 第9-10页 |
2.1.2 猎奇心理 | 第10-11页 |
2.1.3 影像进化论 | 第11页 |
2.2 影像功能漂移 | 第11-12页 |
2.3 影像的纪录与实验 | 第12-13页 |
2.4 影像生命化 | 第13-16页 |
第三章 梦,记忆,洞穴意识与电影院 | 第16-23页 |
3.1 影子王国 | 第16-17页 |
3.2 母体堡垒——洞穴 | 第17-19页 |
3.2.1 教堂与光影 | 第17-18页 |
3.2.2 电影院,最后的封闭空间 | 第18-19页 |
3.3 记忆漂移与梦 | 第19-21页 |
3.3.1 释梦理论 | 第19-20页 |
3.3.2 人格结构理论 | 第20页 |
3.3.3 物理漂移与记忆漂移 | 第20-21页 |
3.4 记忆,幻觉与映像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后时空影像的叙事结构 | 第23-30页 |
4.1 影像的叙事结构 | 第23-24页 |
4.2 古典叙事的时空弊端 | 第24-25页 |
4.3 后时空影像观 | 第25-27页 |
4.3.1 比特时间与赛博空间 | 第26页 |
4.3.2 影像“神经网络”系统 | 第26-27页 |
4.3.3 芝诺悖论与循环叙事 | 第27页 |
4.4 记忆漂移之“云计划” | 第27-30页 |
第五章 感官交互下的影像媒体 | 第30-36页 |
5.1 交互的本质——呼吸 | 第30页 |
5.2 合成时代A+B=C | 第30-31页 |
5.3 影像语言的融合 | 第31-32页 |
5.4 后时空影像艺术的美学特征 | 第32-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