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9-11页 |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2、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3、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第11页 |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五) 创新点 | 第12-13页 |
| 一、警察人力资源配置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一) 警察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4页 |
| 1、警察人力资源的概念 | 第13页 |
| 2、警察人力资源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二) 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形式 | 第14-17页 |
| 1、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 第14-15页 |
| 2、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特征 | 第15页 |
| 3、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 | 第15-17页 |
| (三) 影响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 第17-18页 |
| 1、警务人员素质 | 第17页 |
| 2、警察人力资源结构 | 第17页 |
| 3、警察部门的管理机制 | 第17-18页 |
| (四) 警察人力资源配置依据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1、无增长改善论 | 第18页 |
| 2、人岗匹配理论 | 第18-19页 |
| 二、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19-23页 |
| (一) 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 1、经济较快发展带来的治安压力 | 第19页 |
| 2、增城市现有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举措的成效及不足 | 第19-20页 |
| (二) 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 第20-23页 |
| 1、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有利于充分提高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的效能 | 第21页 |
| 2、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有利于全面提高增城市警察队伍的战斗力 | 第21页 |
| 3、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是新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 第21-23页 |
| 三、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3-36页 |
| (一) 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调查 | 第23-24页 |
| 1、调查设计 | 第23页 |
| 2、调查数据有效性说明 | 第23-24页 |
| (二) 增城市警察队伍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 1、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 | 第24-26页 |
| 2、配置的部分警员专业素质不高 | 第26-27页 |
| 3、警察人力资源人岗不匹配 | 第27-29页 |
| 4、警察人力配置前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29-30页 |
| 5、压职压级现象严重 | 第30-31页 |
| (三) 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 1、岗位的职责权利配置不合理 | 第31-32页 |
| 2、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 | 第32-33页 |
| 3、缺乏岗位分析与个人测评 | 第33-34页 |
| 4、管理决策理念陈旧 | 第34页 |
| 5、缺乏警员职业规划 | 第34-36页 |
| 四、加强增城市警察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 | 第36-44页 |
| (一) 加大各类资源对基层倾斜 | 第36-37页 |
| 1、增加一线执法岗位编制及人员 | 第36-37页 |
| 2、提高一线执法警员的待遇 | 第37页 |
| (二) 构建立体式教育培训网络 | 第37-39页 |
| 1、夯实基础,打牢基本功 | 第37-38页 |
| 2、强化专业,提高履职能力 | 第38页 |
| 3、拓宽渠道,更新知识结构 | 第38-39页 |
| (三) 实行双向选择等多种配置形式促进人岗匹配 | 第39-40页 |
| 1、建立人才数据库 | 第39页 |
| 2、多种配置形式促进人岗匹配 | 第39-40页 |
| (四) 健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 | 第40-41页 |
| 1、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 | 第40页 |
| 2、加强评价结果的使用 | 第40-41页 |
| (五) 实施警察职业生涯管理 | 第41-44页 |
| 1、分类设计,加强管理针对性 | 第41-42页 |
| 2、重设职级,提高发展持续性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