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概念和对象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3.2 研究区域和对象简介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16-29页 |
2.1 国内地震灾后恢复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1.1 国内地震灾后恢复研究文献描述 | 第16-17页 |
2.1.2 国内地震灾后恢复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 | 第17-19页 |
2.2 国外灾后恢复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2.2.1 商业空间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2 商业空间关联性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3 商业灾后长期恢复和可持续经营 | 第21-22页 |
2.2.4 商业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 | 第22-27页 |
2.3 研究问题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商业灾后恢复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 第29-38页 |
3.1 商业灾后恢复空间关联性问题的数据收集与整合 | 第29-30页 |
3.2 商业灾后恢复空间关联性问题的变量描述 | 第30页 |
3.3 实地调研样本数据描述分析 | 第30-32页 |
3.4 商业灾后恢复空间关联性问题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3.4.1 空间自回归和Moran’sI指数 | 第32页 |
3.4.2 LISA聚类图 | 第32-33页 |
3.5 全局MORAN’SI指数结果 | 第33-34页 |
3.6 LISA聚类图与空间局部关联性 | 第34-36页 |
3.7 商业灾后恢复的空间关联性的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9页 |
4.1 调研问卷设计 | 第38-39页 |
4.1.1 文献梳理影响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的指标 | 第38页 |
4.1.2 指标适用性的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4.2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数据搜集与整合 | 第39-40页 |
4.3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问题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1页 |
4.4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问题的变量描述 | 第41-44页 |
4.5 商业灾后营业率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44-45页 |
4.6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 第45-46页 |
4.7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 第46-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促进商业灾后恢复的建议 | 第49-52页 |
5.1 商业灾后可持续经营的建议 | 第49-50页 |
5.1.1 组织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业主灾后经营经验 | 第49页 |
5.1.2 提高灾前准备意识,额外关注高风险处境的商铺 | 第49页 |
5.1.3 优惠租金或税收,提高灾后业务盈利能力 | 第49-50页 |
5.1.4 灾后重现开张前做足充分准备 | 第50页 |
5.1.5 寻求及时有效的帮助商铺灾后恢复的措施 | 第50页 |
5.2 商业区域灾后恢复的建议 | 第50-51页 |
5.2.1 面向业主的商业区域灾后恢复的建议 | 第50页 |
5.2.2 面向管理者的商业区域灾后恢复的建议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A.芦山地震后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60-62页 |
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