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皋兰县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清代皋兰县志概述 | 第8-9页 |
二、清代皋兰县志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清代皋兰县志的修纂背景与源流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皋兰县建置沿革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清代皋兰县志的纂修背景 | 第15-18页 |
一、中央政府的重视 | 第15-17页 |
二、学术文化的繁荣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清代皋兰县志的纂修源流 | 第18-22页 |
一、明代皋兰地区修志情况 | 第18-19页 |
二、清代皋兰县修志情况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清代皋兰县志的编纂特点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清代皋兰县志的体例 | 第22-30页 |
一、编纂体例结构的变化 | 第22-24页 |
二、编纂体裁运用的变化 | 第24-27页 |
三、类目设置的完善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清代皋兰县志的取材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清代皋兰县的修志观念 | 第34-46页 |
第一节 修志的目的与意义 | 第34-39页 |
一、“文献之征” | 第34-36页 |
二、“官师之助” | 第36-37页 |
三、“教化之兴” | 第37-39页 |
第二节 修志的思想 | 第39-46页 |
一、关注民生,重视现实 | 第40-41页 |
二、分纲统目,以类相从 | 第41-42页 |
三、重视因革,追求变化 | 第42-43页 |
四、考证详慎,引据丰富 | 第43-46页 |
第四章 清代皋兰县志的内容与价值 | 第46-63页 |
第一节 地情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 第46-52页 |
一、城郭建设情况 | 第46-47页 |
二、农田水利的开发与利用 | 第47-48页 |
三、对古迹长城的记载 | 第48-51页 |
四、自然灾害频繁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 第52-58页 |
一、惠及民生的政策 | 第53-54页 |
二、军事布防 | 第54-56页 |
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 第58-63页 |
一、风俗文化特色 | 第58-59页 |
二、学校教育兴盛 | 第59-63页 |
第五章 清代皋兰县志的影响与不足 | 第63-70页 |
第一节 清代皋兰县志纂修的影响 | 第63-66页 |
一、清代学者对皋兰县志的评价 | 第63-65页 |
二、民国以来学者对清代皋兰县志的评价 | 第65-66页 |
第二节 清代皋兰县志的不足 | 第66-70页 |
一、部分序言言之无物 | 第66-67页 |
二、有目无图 | 第67-68页 |
三、章法不严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