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3.1 校企合作 | 第18页 |
1.3.2 中职生 | 第18页 |
1.3.3 数控专业 | 第18页 |
1.3.4 职业素质的内涵 | 第18-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校企合作与数控专业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关系分析 | 第22-27页 |
2.1 数控专业中职生的特点分析 | 第22-23页 |
2.1.1 心理特点 | 第22页 |
2.1.2 学习特点 | 第22页 |
2.1.3 能力特点 | 第22-23页 |
2.2 数控专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 第23页 |
2.3 以校企合作推进职业素质的政策依据 | 第23-24页 |
2.4 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数控专业中职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作用 | 第24-27页 |
2.4.1 有利于增强数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 第24-25页 |
2.4.2 有利于强化数控专业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培养 | 第25页 |
2.4.3 接触企业实践,提高数控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 第25-26页 |
2.4.4 合作企业文化教育,提升数控专业学生职业道德 | 第26-27页 |
3 校企合作视野下江西省A学校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 第27-43页 |
3.1 江西省A学校简介 | 第27页 |
3.2 调研设计与实施 | 第27-30页 |
3.2.1 问卷编制 | 第27-28页 |
3.2.2 问卷设计 | 第28页 |
3.2.3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8-29页 |
3.2.4 调查对象选择与实施 | 第29-30页 |
3.3 江西省A校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 第30-38页 |
3.3.1 校企合作下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模式及措施 | 第30-32页 |
3.3.2 校企合作推进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取得的成绩 | 第32-35页 |
3.3.3 校企合作下数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不足 | 第35-38页 |
3.4 江西省A校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质困因分析 | 第38-43页 |
3.4.1 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质的质量不高,深度不够 | 第38-39页 |
3.4.2 职业素质培养的合作动力不足 | 第39-40页 |
3.4.3 学校对数控专业校企合作职业素质培养认识不到位 | 第40-41页 |
3.4.4 数控专业软硬件基础仍较薄弱 | 第41-43页 |
4 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素质经验 | 第43-47页 |
4.1 国外校企合作与学生职业素质 | 第43-44页 |
4.1.1 德国“双元制” | 第43页 |
4.1.2 美国“合作教育”半天交替制 | 第43-44页 |
4.1.3 英国“三明治课程”理论—实践—理论 | 第44页 |
4.2 国内校企合作与学生职业素质 | 第44-45页 |
4.3 国内外经验的启示 | 第45-47页 |
5 校企合作下数控专业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改进对策 | 第47-54页 |
5.1 学校层面 | 第47-51页 |
5.1.1 加强认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 第47-48页 |
5.1.2 依托合作企业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 第48页 |
5.1.3 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 | 第48-50页 |
5.1.4 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 第50-51页 |
5.2 企业层面 | 第51-54页 |
5.2.1 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培养意识 | 第51页 |
5.2.2 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参与能力 | 第51-52页 |
5.2.3 企业文化贯穿职业素质培养过程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件 1:校企合作视野下数控专业中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学生问卷 | 第58-61页 |
附件 2:校企合作视野下数控专业中职生职业素质现状教师问卷 | 第61-63页 |
附件 3: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