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一)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1. 产业承接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 网络分工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3. 产业升级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1. 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2. 网络分工与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27页 |
三、产业承接、跨地区网络分工与产业升级的演化与机理分析 | 第27-35页 |
(一) 产业承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 | 第27-30页 |
1. 产业承接的演化主体 | 第27-28页 |
2. 产业承接的演化方式和路径 | 第28-30页 |
3. 产业承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30页 |
(二) 跨地区网络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0-33页 |
1. 国际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 第30-31页 |
2. 我国国内区域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产业升级 | 第31-33页 |
(三) 产业承接、跨地区网络分工的共同演化及影响机制 | 第33-35页 |
1. 机理与路径 | 第33-34页 |
2. 理论模型 | 第34-35页 |
四、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数据的相关指标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35-55页 |
(一) 数据说明 | 第36-37页 |
(二) 长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测算与分析 | 第37-46页 |
1. 产业转移量的测算与分析 | 第37-39页 |
2. 工业总产值份额变化的测算与分析 | 第39-43页 |
3. 产业空间分布相对变动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43-46页 |
(三) 长三角制造业地区分工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46-50页 |
1. 地区相对专业化分工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2. 地区间专业化分工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四)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的现状分析 | 第50-55页 |
1.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 | 第51-52页 |
2. 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内部升级 | 第52-55页 |
五、产业承接、跨地区网络分工与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 | 第55-68页 |
(一) 计量模型设定 | 第55-56页 |
(二)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56-58页 |
1. 变量说明 | 第56-57页 |
2 数据说明与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三) 计量方法说明 | 第58-59页 |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1. 长三角地区总体样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2. 安徽8市与苏北4市样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六、案例分析——以合肥京东方为例 | 第68-73页 |
(一) 京东方的跨地区生产网络与产业升级 | 第68-70页 |
(二) 合肥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之路 | 第70-73页 |
七、结论与思考 | 第73-7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73-75页 |
(二) 思考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