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浙东学派文学中坚李邺嗣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甬上李氏文学世家概述 | 第13-29页 |
第一节 李氏家族的传承谱系 | 第13-23页 |
一、肇始期:宋元时期 | 第14-15页 |
二、奠基期:明万历前 | 第15-18页 |
三、兴盛期:万泰启祯 | 第18-20页 |
四、转型期:南明清初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李氏世家的文化特征 | 第23-29页 |
一、忠孝家风 | 第24-26页 |
二、科举仕宦 | 第26页 |
三、重史擅文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李邺嗣的遗民意识及诗文创作 | 第29-82页 |
第一节 李邺嗣的抗清与隐逸 | 第29-40页 |
一、读书成长,润物无声 | 第29-31页 |
二、甲申国变,反清复明 | 第31-32页 |
三、卸甲归里,遗民隐逸 | 第32-40页 |
第二节 家恨国仇的诗文吟咏 | 第40-68页 |
一、家恨的抒发 | 第41-45页 |
二、国仇的咏叹 | 第45-57页 |
三、遗民的颂扬 | 第57-68页 |
第三节 《西汉节义传论》的古文著述 | 第68-82页 |
一、节义人物的选择 | 第69-77页 |
二、节义思想的评述 | 第77-82页 |
第三章 李邺嗣的浙东学派思想渊源及文学影响 | 第82-130页 |
第一节 李邺嗣与清初浙东学派的渊源 | 第82-91页 |
一、问学黄宗羲 | 第83-85页 |
二、交游梨洲弟子群 | 第85-91页 |
第二节 李邺嗣文学思想与浙东学派 | 第91-104页 |
一、文史观:经史为本,以诗补史 | 第91-95页 |
二、本体观:归本性情,重视真实 | 第95-97页 |
三、创作观:日新之变,反对摹拟 | 第97-101页 |
四、批评观:言归雅驯,宗祧唐音 | 第101-104页 |
第三节 李邺嗣文学创作与浙东学派 | 第104-130页 |
一、李邺嗣文学创作的经史根柢 | 第105-117页 |
二、李邺嗣文学创作的个性特点 | 第117-130页 |
第四章 李邺嗣的乡邦文学书写及文献辑纂 | 第130-170页 |
第一节 李邺嗣与甬上乡邦文人群体 | 第130-139页 |
一、甬上乡邦文人群体的地域特点 | 第130-135页 |
二、李邺嗣与甬上文人的交游会晤 | 第135-139页 |
第二节 李邺嗣文学创作与甬上文化 | 第139-152页 |
一、自然风物的抒写 | 第139-142页 |
二、名胜古迹的描摹 | 第142-147页 |
三、吏治文教的讴歌 | 第147-152页 |
第三节 《甬上耆旧诗》辑撰与甬上文化 | 第152-170页 |
一、《甬上耆旧诗》的辑撰特征 | 第152-162页 |
二、《甬上耆旧诗》的文化意义 | 第162-170页 |
绪语 | 第170-172页 |
附录: 李邺嗣年谱简编 | 第172-186页 |
征引文献 | 第186-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4页 |
致谢 | 第194-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