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柱芳烃准轮烷和柱芳烃二聚体的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柱芳烃的合成和基于其主客体性质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2-42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柱芳烃的合成第13-25页
        1.2.1 柱芳烃的环合反应第14-18页
        1.2.2 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及相关性质研究进展第18-22页
            1.2.2.1 三甲基铵盐类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及其应用第18-19页
            1.2.2.2 糖类官能化的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第19-20页
            1.2.2.3 三乙烯氧化基团修饰的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及其性质应用第20-21页
            1.2.2.4 羧酸修饰的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及其应用第21页
            1.2.2.5 磷酸盐功能化的水溶性柱芳烃的合成以及应用研究第21-22页
        1.2.3 双柱芳烃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22-25页
    1.3 柱芳烃主客体性质的研究及发展第25-35页
        1.3.1 柱芳烃基于电荷转移的主客体性质第26-28页
        1.3.2 柱芳烃基于阳离子/π 作用的主客体性质第28-29页
        1.3.3 柱芳烃基于亲疏水作用的主客体性质第29-32页
        1.3.4 柱芳烃基于阳离子/阴离子相互作用的主客体性质第32页
        1.3.5.柱芳烃基于氢键相互作用的主客体性质第32-35页
    1.4 基于柱芳烃主客体性质的应用研究第35-40页
        1.4.1 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第35-38页
            1.4.1.1 生物分子识别第35-36页
            1.4.1.2 细胞成像第36页
            1.4.1.3. 药物释放第36-38页
        1.4.2 材料科学第38-39页
            1.4.2.1. 纳米管第38页
            1.4.2.2. 多重响应型材料第38-39页
        1.4.3 环境科学第39-40页
    1.5 总结第40页
    1.6 课题的设计与提出第40-42页
第二章 乙氧基柱[5]芳烃与吩嗪并咪唑分子构成的定向穿梭第42-57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实验部分第43-56页
        2.2.1 试剂与溶剂第43页
        2.2.2 测试与分析仪器第43-44页
        2.2.3 单体分子的合成第44-45页
            2.2.3.11.4-二乙氧基修饰柱[5]芳烃的合成第44页
            2.2.3.2 吩嗪联咪唑客体分子G1的合成第44页
            2.2.3.3 苯并咪唑客体分子G2的合成第44-45页
        2.2.4 柱芳烃主体EtP5A与客体分子G1的主客体包结性质研究第45-55页
            2.2.4.1 EtP5A对G1和G2的核磁滴定实验第45-49页
            2.2.4.2 不同比例下EtP5A与G1(和G2)二维NOE核磁表征第49-51页
            2.2.4.3 对准轮烷EtP5A?G1的质谱分析第51-52页
            2.2.4.4 对准轮烷EtP5A?G2的质谱分析第52-53页
            2.2.4.5 EtP5A分别与G1和G2络合常数的计算第53-54页
            2.2.4.5 准轮烷EtP5A?G1和准轮烷EtP5A?G2的扫描电镜实验第54-55页
        2.2.5 EtP5A与G1(或G2)发生的定向包结作用在荧光上的应用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第三章 水溶性柱芳烃对吩嗪并咪唑化合物识别性质的“改写”研究第57-74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3.2.1 试剂与溶剂第58页
        3.2.2 测试与分析仪器第58页
        3.2.3 吩嗪主体和柱芳烃的合成第58-60页
            3.2.3.1 水溶性柱芳烃WAP的合成第58-59页
            3.2.3.2 吩嗪咪唑衍生物G的合成第59-60页
        3.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分析第60页
        3.2.5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60页
        3.2.6 核磁滴定和二维NOE核磁的测定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3页
        3.3.1 单体G对阳离子在荧光光谱中的性质研究第61-63页
            3.3.1.1 单体G对金属阳离子的荧光光谱响应实验第61-62页
            3.3.1.2 单体G分别对Hg~(2+)和Ag~+荧光滴定实验第62-63页
        3.3.2 单体G与Hg~(2+)进行络合的机理研究第63-64页
        3.3.3 超分子包结物传感器G-WAP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第64-66页
            3.3.3.1 超分子包结物G-WAP的合成第64页
            3.3.3.2 超分子包结物G-WAP的结构表征第64-66页
        3.3.4 超分子准轮烷传感器G-WAP对阳离子识别中的改进研究第66-68页
            3.3.4.1 准轮烷G-WAP对阳离子的荧光光谱响应性质第66-67页
            3.3.4.2 准轮烷G-WAP对Hg~(2+)的荧光滴定实验第67-68页
            3.3.4.3 超分子准轮烷G-WAP对Ag~+的荧光滴定实验第68页
        3.3.5 超分子准轮烷传感器G-WAP与Hg~(2+)、Ag~+识别机理研究第68-72页
            3.3.5.1 G-WAP与Hg~(2+)的核磁滴定实验第68-70页
            3.3.5.1 G-WAP与Ag~+的核磁滴定实验第70-72页
        3.3.6 超分子准轮G-WAP对Ag~+识别之抗干扰实验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第四章 柱芳烃二聚体的合成及其与二胺化合物的自组装性质研究第74-8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9页
        4.2.1 试剂与溶剂第74页
        4.2.2 测试与分析仪器第74-75页
        4.2.3 柱芳烃二聚体DP的合成第75-76页
            4.2.3.1 1.4-二甲氧基修饰柱[5]芳烃的合成第75页
            4.2.3.2 中间产物物POH的合成第75页
            4.2.3.3 柱芳烃二聚体DP的合成第75-76页
        4.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数据分析第76页
        4.2.5 柱芳烃二聚体DP分别与两种二胺化合物的自组装性质研究第76-79页
            4.2.5.1 核磁滴定实验第76-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4页
附录谱图第94-10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
下一篇:铟粉促进下一锅法合成三氟甲基高烯丙基酰肼及α-亚甲基-γ-三氟甲基-γ-丁内酰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