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曙1-27-454块兴隆台油层精细油藏描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9-13页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0.3 研究内容第11页
    0.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1页
    0.5 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及认识第11-13页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第13-16页
    1.1 地质及勘探概况第13-14页
        1.1.1 地质概况第13-14页
        1.1.2 勘探概况第14页
    1.2 开发历程与现状第14页
        1.2.1 开发历程第14页
        1.2.2 开发现状第14页
    1.3 研究区地质特征简况第14-16页
        1.3.1 地层简况第14-15页
        1.3.2 构造及沉积简况第15-16页
第二章 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特征分析第16-39页
    2.1 地层划分第16-17页
        2.1.1 地层层序第16页
        2.1.2 地层对比标志第16-17页
        2.1.3 对比原则第17页
        2.1.4 层组划分第17页
        2.1.5 地层划分结果第17页
    2.2 沉积微相特征第17-25页
        2.2.1 沉积背景与沉积体系模式第17-19页
        2.2.2 沉积相标志第19-22页
        2.2.3 沉积微相划分第22-25页
    2.3 储层宏观特征第25-39页
        2.3.1 岩石学特征第25-26页
        2.3.2 储层物性特征第26-30页
        2.3.3 储层非均质性第30-35页
        2.3.4 储层分布特征第35-36页
        2.3.5 隔层分布特征第36-39页
第三章 构造特征第39-47页
    3.1 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第39-44页
        3.1.1 精细解释技术路线第39-40页
        3.1.2 层位标定第40-41页
        3.1.3 层位标定空变速度场建立与时深转换第41-42页
        3.1.4 相干体分析技术第42页
        3.1.5 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第42-43页
        3.1.6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第43-44页
    3.2 断裂特征及构造形态第44-47页
        3.2.1 断层的组合第44页
        3.2.2 断裂系统第44-45页
        3.2.3 构造形态第45-47页
第四章 油藏特征第47-65页
    4.1 测井二次精细解释第47-61页
        4.1.1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47-49页
        4.1.2 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9-58页
        4.1.3 有效厚度解释标准第58-61页
    4.2 油水分布特点及油藏类型第61-63页
        4.2.1 油、水层的判别标准第61页
        4.2.2 油层纵向分布特点第61-62页
        4.2.3 油层平面展布特征第62-63页
        4.2.4 油藏类型第63页
    4.3 流体性质第63-64页
        4.3.1 原油性质第63-64页
        4.3.2 研究区地层水性质第64页
    4.4 油层压力与温度第64-65页
        4.4.1 油层压力第64页
        4.4.2 油层温度第64-65页
第五章 三维地质建模及储量计算第65-73页
    5.1 随机建模技术及方法第65-66页
        5.1.1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工作第65页
        5.1.2 三维地质模型级次第65页
        5.1.3 确定模型网格大小的地质原则第65-66页
        5.1.4 井间参数预测模型的选择第66页
    5.2 建模步骤第66页
    5.3 三维地质模型第66-69页
        5.3.1 三维构造模型第67-68页
        5.3.2 岩石相模型第68页
        5.3.3 属性模型第68-69页
    5.4 储量计算第69-73页
        5.4.1 储量参数取值第69-72页
        5.4.2 储量计算结果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北地区海相地层多层系天然气成藏机制研究
下一篇:UNC5D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