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自密实混凝及废弃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砂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 第11页 |
1.2.3 界面过渡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 第11-12页 |
1.2.4 大骨料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 | 第15-20页 |
2.1 试验材料基本参数 | 第15-17页 |
2.1.1 大骨料废弃混凝土 | 第15页 |
2.1.2 细骨料 | 第15-17页 |
2.1.3 粗骨料 | 第17页 |
2.2 胶结材料与减水剂 | 第17-20页 |
2.2.1 水泥 | 第17-18页 |
2.2.2 粉煤灰 | 第18-19页 |
2.2.3 减水剂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砂级配对砂浆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20-33页 |
3.1 重组中砂级配 | 第20-22页 |
3.2 主成分分析粗、中、细三种粒径砂 | 第22-23页 |
3.3 级配砂的选择与自密实砂浆配制 | 第23-25页 |
3.4 强度与细、中、粗粒径砂和减水剂关系 | 第25-31页 |
3.4.1 抗折强度与四因素 | 第25-27页 |
3.4.2 抗压强度与四因素 | 第27-29页 |
3.4.3 抗压强度分析 | 第29-30页 |
3.4.4 抗折强度分析 | 第30-31页 |
3.5 砂级配对于自密实砂浆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砂粘结面积与砂浆强度关系模型研究 | 第33-40页 |
4.1 砂比表面积模型 | 第33页 |
4.2 砂比表面积与强度关系 | 第33-35页 |
4.3 砂浆截面上砂所占比例与强度关系 | 第35-39页 |
4.3.1 MATLAB语言真彩图像转换二值图像 | 第35-37页 |
4.3.2 截面上砂与净浆比和细、中、粗粒径砂模型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砂级配对大骨料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 第40-50页 |
5.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 | 第40-41页 |
5.2 大骨料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堆积成型 | 第41-43页 |
5.2.1 自密实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 | 第42-43页 |
5.3 大骨料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 | 第43-47页 |
5.3.1 回弹仪检测强度 | 第43-44页 |
5.3.2 超声波检测强度 | 第44-46页 |
5.3.3 液压机检测强度 | 第46-47页 |
5.4 级配砂对强度影响的分析 | 第47-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大骨料再生自密实混凝土粘结面过渡区微观特性研究 | 第50-60页 |
6.1 水泥基材料界面微特性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6.2 粘结面过渡区微观特性研究 | 第51-54页 |
6.2.1 试验设备 | 第51-52页 |
6.2.2 样品制作 | 第52-54页 |
6.3 粘结面微观特性分析 | 第54-59页 |
6.3.1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4-57页 |
6.3.2 过渡区孔隙率 | 第57-5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