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1.1 临床资料及入组标准 | 第15页 |
1.2 临床分期及危险因素分组标准 | 第15-16页 |
1.3 ~(18)F-FDGPET/CT检查设备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17-19页 |
结果 | 第19-27页 |
2.1 患者基本信息 | 第19页 |
2.2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相关信息 | 第19-20页 |
2.3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第20-21页 |
2.4 NSCLC患者亚群体间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 | 第21-23页 |
2.5 纹理参数及临床病理因素预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效能 | 第23-25页 |
2.6 联合肿瘤位置及局部纹理参数提高预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效能 | 第25-27页 |
讨论 | 第27-42页 |
3.1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常见特征 | 第27-29页 |
3.2 淋巴结转移常见手段及检测效能 | 第29-33页 |
3.3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常见危险因素 | 第33-40页 |
3.4 预测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 第40-41页 |
3.5 研究不足及前景展望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