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α-乳白蛋白 | 第18-19页 |
1.2 自组装纳米颗粒 | 第19-20页 |
1.2.1 纳米管 | 第19页 |
1.2.2 纳米胶束球 | 第19-20页 |
1.3 乳液 | 第20-30页 |
1.3.1 传统乳液简介 | 第20-21页 |
1.3.2 Pickering乳液简介 | 第21-22页 |
1.3.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3.4 稳定Pickering乳液的颗粒类型 | 第24-26页 |
1.3.4.1 蛋白质类颗粒 | 第24-26页 |
1.3.4.2 多糖类颗粒 | 第26页 |
1.3.4.3 其他固体颗粒 | 第26页 |
1.3.5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理论及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1.3.6 Pickering乳液的应用 | 第28-30页 |
1.3.6.1 Pickering乳液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1.3.6.2 Pickering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 第29页 |
1.3.6.3 Pickering乳液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 第29-30页 |
1.3.7 Pickering乳液面临的挑战 | 第30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30-31页 |
1.5 研究目标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于α- La的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 第32-42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32-35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3 不同形貌的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4 增加硬度的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4页 |
2.2.5 纳米粒子的形貌与硬度表征 | 第34-35页 |
2.2.5.1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34页 |
2.2.5.2 冷冻扫描电镜(Cryo-SEM)表征 | 第34-35页 |
2.2.5.3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 第35页 |
2.2.6 纳米粒子的电势和粒径分布的测定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2.3.1 纳米粒子的形貌分析 | 第35-37页 |
2.3.2 纳米粒子的硬度分析 | 第37-38页 |
2.3.3 纳米粒子的电势和粒径分布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50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42-4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2.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纳米粒子浓度的优化 | 第43-44页 |
3.2.4 Pickering乳液的表面形态表征 | 第44页 |
3.2.5 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Pickering乳液的形态表征 | 第44页 |
3.2.6 不同Pickering乳液的电势和粒径分布表征 | 第44页 |
3.2.7 Pickering乳液的固化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3.3.1 纳米粒子浓度的优化 | 第45-46页 |
3.3.2 Pickering乳液的表面形貌观察 | 第46页 |
3.3.3 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Pickering乳液的形态 | 第46-47页 |
3.3.4 不同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和电势表征 | 第47-48页 |
3.3.5 Pickering乳液冻干后复溶的状态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不同纳米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机制及稳定性比较 | 第50-62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50-52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3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比较 | 第51页 |
4.2.4 不同纳米粒子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51-52页 |
4.2.5 Pickering乳液扩张和剪切流变学特性的表征 | 第52页 |
4.2.5.1 乳液扩张粘弹模量的测定 | 第52页 |
4.2.5.2 乳液剪切粘弹模量的测定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4.3.1 不同纳米颗粒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在24h内的稳定性比较 | 第52-55页 |
4.3.2 不同纳米颗粒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的长期稳定性比较 | 第55-57页 |
4.3.3 纳米粒子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 Pickering乳液的流变学特性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Pickering乳液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 第62-74页 |
5.1 前言 | 第62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62-67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5.2.3 Pickering乳液的体外模拟消化实验 | 第63-64页 |
5.2.4 Pickering乳液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64-65页 |
5.2.5 Pickering乳液的细胞摄取研究 | 第65-66页 |
5.2.6 载姜黄素Pickering乳液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66-67页 |
5.2.6.1 负载姜黄素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第66-67页 |
5.2.6.2 大鼠体内实验 | 第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5.3.1 体外模拟脂肪消化速率及消化度分析 | 第67-68页 |
5.3.2 Pickering乳液的细胞毒性分析 | 第68-69页 |
5.3.3 Caco-2细胞对Pickering乳液的摄取 | 第69-70页 |
5.3.4 不同Pickering乳液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评价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4页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4-75页 |
6.3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6-88页 |
附件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