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1.1 聚合物电解质 | 第18-24页 |
1.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8-19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概述 | 第20-23页 |
1.1.4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机理 | 第23-24页 |
1.2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改性 | 第24-27页 |
1.2.1 共混或共聚 | 第24页 |
1.2.2 加入增塑剂 | 第24-25页 |
1.2.3 加入离子液体 | 第25-26页 |
1.2.4 添加纳米粒子 | 第26-27页 |
1.3 多巴胺及聚乙烯亚胺 | 第27-31页 |
1.3.1 多巴胺的结构与性质 | 第27-29页 |
1.3.2 聚乙烯亚胺的结构与性质 | 第29-31页 |
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 第31-34页 |
1.4.1 ATRP的机理 | 第31-32页 |
1.4.2 ATRP的反应体系 | 第32-34页 |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意义及内容 | 第34-36页 |
1.5.1 课题的创新点及意义 | 第34页 |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硅填充PEO-PEI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研究 | 第36-66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8-40页 |
2.2.3 多巴胺包覆的二氧化硅填充PEO-PEI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 第40-43页 |
2.2.3.1 Tris-HCl缓冲液的制备 | 第40页 |
2.2.3.2 Stober法合成SiO_2 | 第40页 |
2.2.3.3 多巴胺在SiO_2表面进行包覆制备SiO_2/PDA | 第40-41页 |
2.2.3.4 中空多巴胺球的制备 | 第41页 |
2.2.3.5 SiO_2/PDA表面接枝PEI制备SiO_2/PDA/PEI | 第41-42页 |
2.2.3.6 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42-43页 |
2.2.4 纽扣式实验电池的组装 | 第43-44页 |
2.2.4.1 阻塞电池的组装 | 第43页 |
2.2.4.2 非阻塞电池的组装 | 第43-44页 |
2.2.4.3 半电池的组装 | 第44页 |
2.2.5 表征与测试 | 第44-46页 |
2.2.5.1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44页 |
2.2.5.2 热失重分析(TGA)表征 | 第44页 |
2.2.5.3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 | 第44-45页 |
2.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45页 |
2.2.5.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45页 |
2.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4页 |
2.3.1 确定PEO与PEI的最佳摩尔比 | 第46-48页 |
2.3.2 确定纳米填料在体系中的含量 | 第48-50页 |
2.3.3 红外谱图分析 | 第50-51页 |
2.3.4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5页 |
2.3.4.1 SiO_2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2.3.4.2 SiO_2/PDA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52-54页 |
2.3.4.3 中空多巴胺球的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2.3.4.4 电解质膜的形貌分析 | 第55页 |
2.3.5 结晶度分析 | 第55-57页 |
2.3.6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7-58页 |
2.3.7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8-64页 |
2.3.7.1 离子电导率 | 第58-62页 |
2.3.7.2 电化学稳定窗口 | 第62-63页 |
2.3.7.3 锂离子迁移数 | 第63-6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ATRP法改性的二氧化硅填充PEO-PEI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研究 | 第66-82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7-7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67-69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69-70页 |
3.2.3 ATRP法改性的二氧化硅填充PEO-PEI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 第70-71页 |
3.2.3.1 SiO_2-KH550的制备 | 第70页 |
3.2.3.2 SiO_2-Br的制备 | 第70页 |
3.2.3.3 SiO_2-PGMA的制备 | 第70-71页 |
3.2.3.4 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71页 |
3.2.4 纽扣式实验电池的组装 | 第71页 |
3.2.5 表征与测试 | 第71-73页 |
3.2.5.1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72页 |
3.2.5.2 热失重分析(TGA)表征 | 第72页 |
3.2.5.3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 | 第72页 |
3.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72页 |
3.2.5.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72-73页 |
3.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3.3.1 红外谱图分析 | 第73-74页 |
3.3.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74-75页 |
3.3.3 结晶度分析 | 第75-76页 |
3.3.4 热稳定性分析 | 第76-77页 |
3.3.5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7-80页 |
3.3.5.1 离子电导率 | 第77-79页 |
3.3.5.2 电化学稳定窗口 | 第79页 |
3.3.5.3 锂离子迁移数 | 第79-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4-96页 |
附件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