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美国次贷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创新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外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之原因分析 | 第15-22页 |
| ·次贷危机产生的经济原因分析 | 第15-18页 |
| ·次级抵押贷款的定义 | 第15-16页 |
|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扩张 | 第16页 |
| ·美国国内宏观经济问题 | 第16-17页 |
| ·次贷危机的最终爆发 | 第17-18页 |
| ·次贷危机产生的法律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 ·宽松的法制成为酝酿危机的温床 | 第18-19页 |
| ·《社区再投资法》成次贷泛滥的合法理由 | 第19-20页 |
| ·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 | 第20-21页 |
| ·缺乏对贷款经纪人行为的约束 | 第21-22页 |
| 第3章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法律创新 | 第22-33页 |
| ·保尔森蓝图的主要内容及评析 | 第22-26页 |
| ·保尔森改革蓝图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对保尔森改革蓝图的评析 | 第24-26页 |
| ·奥巴马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 第26-29页 |
| ·奥巴马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 | 第26-28页 |
| ·对改革方案的评价 | 第28-29页 |
| ·保尔森蓝图与奥巴马方案的比较分析 | 第29-33页 |
| ·突出系统风险监测 | 第30页 |
| ·强化微观市场因素的监管 | 第30-31页 |
| ·全新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 | 第31页 |
| ·应对危机经验的总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创新法律分析 | 第33-40页 |
| ·欧盟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 第33-37页 |
| ·欧盟旧有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 | 第33-34页 |
| ·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 ·欧、美监管体系改革的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 ·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行动 | 第37-40页 |
| ·监管委员会针对危机的法律文件 | 第37页 |
| ·确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新重点 | 第37-39页 |
| ·倡导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合作 | 第39-40页 |
| 第5章 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完善的启示 | 第40-44页 |
| ·我国现存金融监管法律问题 | 第40-41页 |
|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结构 | 第40页 |
| ·监管模式滞后金融市场发展 | 第40-41页 |
| ·欠缺对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 | 第41页 |
|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途径 | 第41-44页 |
| ·构建新的监管模式 | 第41-42页 |
| ·加强对金融服务消费者的保护 | 第42页 |
| ·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和监管 | 第42页 |
|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