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基本概念的阐释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6-18页 |
·基本概念的阐释 | 第16-17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8页 |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发展概况和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概述 | 第21页 |
·国内外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的发展概况 | 第21-26页 |
·国外行政建筑主要公共环境发展历史概述 | 第21-24页 |
·国内行政建筑主要公共环境发展历史概述 | 第24-26页 |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现状及问题 | 第26-31页 |
·调研对象概述 | 第26-28页 |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现状 | 第28-31页 |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现状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历史原因 | 第31-32页 |
·建设管理因素 | 第32页 |
·设计因素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设计认识 | 第34-43页 |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应用分析 | 第34-41页 |
·环境生态学及其应用 | 第34-35页 |
·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理论及应用 | 第35-38页 |
·场所理论 | 第38-40页 |
·人体工程学 | 第40-41页 |
·当代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 第41-42页 |
·物质环境要素 | 第41-42页 |
·社会环境要素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物质环境设计探讨 | 第43-65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空间设计建议 | 第43-46页 |
·静态公共环境空间组织 | 第43-45页 |
·动态环境空间组织 | 第45-46页 |
·公共环境物质要素设计建议 | 第46-51页 |
·硬质环境要素设计 | 第46-49页 |
·软质环境要素设计 | 第49-51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各类公共环境设计建议 | 第51-58页 |
·行政办公建筑各类公共环境总体布局和组合方式 | 第51-52页 |
·广场 | 第52-55页 |
·庭院 | 第55-57页 |
·道路交通 | 第57页 |
·建筑 | 第57-58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公共环境设计原则 | 第58-64页 |
·整体性有机性 | 第58-59页 |
·公共性与开放性 | 第59-60页 |
·生态性和地域性原则 | 第60-62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62-63页 |
·复合化设计原则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社会与人文环境氛围营造 | 第65-73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社会人文环境氛围概述 | 第65-68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社会人文环境的特征 | 第65-66页 |
·社会人文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认识 | 第66-67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社会与人文环境需要的氛围 | 第67-68页 |
·当代行政办公建筑社会人文环境氛围营造建议 | 第68-72页 |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 第68-69页 |
·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融入 | 第69-70页 |
·现代精神的融入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73-83页 |
·概述 | 第73页 |
·国外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案例分析 | 第73-78页 |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 第73-78页 |
·国内行政办公区公共环境案例分析 | 第78-83页 |
·上海人民广场 | 第78-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