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私募股权基金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界定 | 第19-21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 第19-20页 |
·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0-21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过程 | 第21-23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风险 | 第23-27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控制理论 | 第27-28页 |
·有限合伙理论 | 第27页 |
·分阶段投资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现状 | 第28-37页 |
·资金来源渠道较窄且融资结构不合理 | 第28-30页 |
·组织形式的法律基础不完善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 | 第30-31页 |
·投资行业趋于集中且投资过程代理成本较高 | 第31-34页 |
·资本市场层次划分不明显导致退出渠道受限 | 第34-37页 |
第4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37-4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7-4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 第37-3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38-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 第39-40页 |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0-44页 |
·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建立风险评价集 | 第41页 |
·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及模糊评价矩阵 | 第41-44页 |
·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计算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4-45页 |
·计算子模糊评价矩阵 | 第45页 |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45-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第5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47-53页 |
·资金来源风险的控制 | 第47-48页 |
·放宽对于金融资本的准入 | 第47页 |
·加强对于民间资本的引导 | 第47-48页 |
·发展基金的基金 | 第48页 |
·组织形式风险的控制 | 第48-50页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9页 |
·培育合格的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 | 第49页 |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 第49-50页 |
·投资运作风险的控制 | 第50-51页 |
·加强行业尽职调查 | 第50页 |
·选择复合型投资工具 | 第50-51页 |
·分阶段投资 | 第51页 |
·退出渠道的风险控制 | 第51-53页 |
·完善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 | 第51-52页 |
·培育产权交易市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