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槽式金刚石钻头破岩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现有金刚石钻头技术面临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环槽式金刚石钻头工作原理分析 | 第19-32页 |
2.1 常规金刚钻头工作原理分析 | 第19-23页 |
2.1.1 常规金刚石钻头结构特点 | 第19-21页 |
2.1.2 常规金刚石钻头面临的技术问题 | 第21-23页 |
2.2 环槽式金刚石钻头工作原理分析 | 第23-32页 |
2.2.1 环槽式金刚石钻头结构特点 | 第23-24页 |
2.2.2 环槽式金刚石钻头工作原理 | 第24-32页 |
第3章 基于岩脊单元实验的破岩机理研究 | 第32-60页 |
3.1 破岩机理实验研究的方法 | 第32-33页 |
3.2 单齿静压实验 | 第33-35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3 实验内容 | 第34-35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5-38页 |
3.3.1 岩样加工与实验设备 | 第35-36页 |
3.3.2 传感器标定 | 第36页 |
3.3.3 单齿静压实验过程 | 第36-38页 |
3.4 单齿刮切实验 | 第38-43页 |
3.4.1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4.3 实验内容 | 第38-39页 |
3.4.4 实验过程 | 第39-43页 |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3-60页 |
3.5.1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5.2 单齿静压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3.5.3 单齿刮切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第4章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破岩机理分析 | 第60-71页 |
4.1 有限元法及ABAQUS软件简介 | 第60-61页 |
4.1.1 有限元法 | 第60页 |
4.1.2 ABAQUS软件简介 | 第60-61页 |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1-65页 |
4.2.1 岩石材料模型 | 第61-62页 |
4.2.2 有限元几何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4.2.3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63-64页 |
4.2.4 定义接触 | 第64页 |
4.2.5 载荷与边界条件 | 第64-65页 |
4.3 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5-66页 |
4.3.1 单齿侵入 | 第65-66页 |
4.3.2 单齿刮切 | 第66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4.4.1 单齿静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4.4.2 单齿刮切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第5章 环槽式金刚石钻头全尺寸钻进实验 | 第71-84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71页 |
5.2 实验设备 | 第71-72页 |
5.3 实验钻头设计与制造 | 第72-77页 |
5.3.1 实验钻头方案设计 | 第72-73页 |
5.3.2 冠部轮廓形状的设计 | 第73-75页 |
5.3.3 刀翼及布齿设计 | 第75-77页 |
5.4 实验内容 | 第77-78页 |
5.5 实验过程 | 第78-80页 |
5.6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80-84页 |
5.6.1 井底形貌的分析 | 第80-81页 |
5.6.2 岩屑粒度的分析 | 第81-82页 |
5.6.3 实验数据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4-86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
6.2 存在问题以及今后任务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