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磁饱和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方法 | 第10-12页 |
1.2.2 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变压器差动保护及磁饱和问题 | 第16-29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铁磁材料的磁饱和特性 | 第16-17页 |
2.3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及性能分析 | 第17-21页 |
2.3.1 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 | 第17-21页 |
2.3.2 变压器差动保护性能分析 | 第21页 |
2.4 电流互感器饱和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21-24页 |
2.4.1 电流互感器饱和的产生机理 | 第21-22页 |
2.4.2 影响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因素 | 第22-23页 |
2.4.3 电流互感器饱和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23-24页 |
2.5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24-28页 |
2.5.1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 | 第24-25页 |
2.5.2 影响励磁涌流的因素 | 第25-27页 |
2.5.3 励磁涌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3章 抗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变压器差动保护新方法 | 第29-44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新型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法 | 第29-33页 |
3.2.1 电流互感器饱和对二次电流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新型差动保护方法的原理 | 第30-33页 |
3.3 仿真验证 | 第33-42页 |
3.3.1 仿真系统及其参数 | 第33-34页 |
3.3.2 区内故障仿真 | 第34-37页 |
3.3.3 区外故障且电流互感器饱和 | 第37-39页 |
3.3.4 区外故障且数据异常 | 第39-40页 |
3.3.5 区内转区外故障仿真 | 第40-41页 |
3.3.6 抗噪能力仿真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2-44页 |
第4章 基于采样值集中趋势的励磁涌流识别新方法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基于采样值集中趋势的励磁涌流识别原理 | 第44-46页 |
4.2.1 变压器饱和对差动电流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2 励磁涌流与故障电流的集中趋势 | 第45页 |
4.2.3 加权平均值与局部密度 | 第45-46页 |
4.3 新方法的具体实现 | 第46-47页 |
4.3.1 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 第46-47页 |
4.3.2 距离尺度的选取 | 第47页 |
4.4 仿真分析及录波数据验证 | 第47-55页 |
4.4.1 仿真系统及其参数 | 第47-48页 |
4.4.2 空载合闸仿真 | 第48-51页 |
4.4.3 正常运行时发生内部接地故障仿真 | 第51页 |
4.4.4 抗噪能力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4.4.5 低采样频率仿真分析 | 第53页 |
4.4.6 抗电流互感器饱和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4.4.7 实际录波数据验证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