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52页 |
1.1 石油分子组成的分析常用仪器 | 第12-13页 |
1.1.1 气相色谱 | 第12-13页 |
1.1.2 质谱 | 第13页 |
1.2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简介 | 第13-15页 |
1.3 重质油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 第15-45页 |
1.3.1 含氧化合物 | 第17-24页 |
1.3.2 含氮化合物 | 第24-29页 |
1.3.3 含硫化合物 | 第29-35页 |
1.3.4 饱和烃 | 第35-39页 |
1.3.5 芳香烃 | 第39-42页 |
1.3.6 卟啉类化合物 | 第42-45页 |
1.4 FT-ICRMS定量分析 | 第45-50页 |
1.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2章 重油杂原子化合物定量方案及质谱方法基础 | 第52-63页 |
2.1 实验样品与仪器 | 第52-54页 |
2.1.1 实验样品 | 第52-53页 |
2.1.2 仪器信息 | 第53-54页 |
2.2 定量方案 | 第54-55页 |
2.2.1 建立和完善重油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定量方法。 | 第54-55页 |
2.2.2 整合不同化合物定量数据,形成完整分子组成图谱。 | 第55页 |
2.3 质量歧视校准 | 第55-61页 |
2.3.1 质量歧视的来源 | 第55-57页 |
2.3.2 质量歧视校准方案 | 第57-60页 |
2.3.3 质量歧视校准实例 | 第60-61页 |
2.4 电离抑制影响 | 第61-62页 |
2.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3章 含氧化合物定量分析 | 第63-8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3.2 酸性含氧化合物定量方案 | 第65-67页 |
3.3 酸值贡献考察 | 第67-71页 |
3.4 内标法标定羧酸类和酚类化合物 | 第71-77页 |
3.5 归一化法定量校准响应因子 | 第77-79页 |
3.6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石油含硫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第80-9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82-89页 |
4.2.1 硫醚与噻吩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定量分析 | 第83-85页 |
4.2.2 硫醚类和噻吩类电离效率考察 | 第85-89页 |
4.3 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石油含氮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第90-9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5.2 含氮化合物定量结果与讨论 | 第91-97页 |
5.2.1 中性氮化物分析结果 | 第92-94页 |
5.2.2 碱性氮化物分析结果 | 第94-96页 |
5.2.3 中性氮和碱性氮总量测量 | 第96-97页 |
5.3 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重油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定量分析 | 第98-114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98-99页 |
6.2 重油中杂原子化合物分子水平定量方案 | 第99-10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1页 |
6.3.1 质量歧视校准 | 第100-103页 |
6.3.2 分离以及化合物归类 | 第103-111页 |
6.4 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5-12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