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武安电网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电能质量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分布式电源概述第11-12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5页
第2章 武安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与光伏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第15-26页
    2.1 区域太阳能资源分析第15-16页
    2.2 武安市太阳能资源分析第16-19页
        2.2.1 气象站数据研究第16-17页
        2.2.2 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第17-19页
    2.3 光伏电池模型第19-20页
    2.4 光伏逆变器及相关控制策略分析第20-22页
        2.4.1 光伏逆变器第20-21页
        2.4.2 并网控制策略第21页
        2.4.3 MPPT策略第21-22页
        2.4.4 孤岛检测方法第22页
    2.5 武安市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第22-25页
        2.5.1 最佳倾角选择第22-23页
        2.5.2 逆变器的选择设计第23-24页
        2.5.3 光伏方阵设计第24页
        2.5.4 光伏组件串并联数计算第24-25页
        2.5.5 光伏发电工程年上网电量计算第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并网引起电能质量问题研究第26-35页
    3.1 电能质量治理研究第26-27页
        3.1.1 电能质量定义第26页
        3.1.2 电能质量指标第26-27页
    3.2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影响第27-33页
        3.2.1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第27-29页
        3.2.2 配电网拓扑结构对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第29-33页
    3.3 分布式发电引起电能质量新问题第33-34页
        3.3.1 电压暂降频次提高第33页
        3.3.2 谐波频率范围扩大第33-34页
        3.3.3 低电压穿越(LURT)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谐波分析第35-42页
    4.1 谐波分析第35-38页
        4.1.1 并联电容器谐振特性第35-36页
        4.1.2 输电线路谐振特性第36-38页
    4.2 大型光伏电站输配电系统等值电路第38-40页
        4.2.1 变压器模型第38-39页
        4.2.2 负荷模型第39页
        4.2.3 无功补偿装置分析第39-40页
    4.3 串并联谐振模型第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基于APF的光伏电能质量控制研究第42-51页
    5.1 解决光伏电能质量问题研究第42-44页
        5.1.1 间歇性能源并网第42-43页
        5.1.2 光伏电网切换暂态第43页
        5.1.3 小型分布式电源或负载的单相接入第43页
        5.1.4 接入点并联、串联谐振第43-44页
    5.2 基于APF改善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第44-48页
        5.2.1 APF的结构第44-45页
        5.2.2 APF的分类第45页
        5.2.3 并联型APF的结构第45-47页
        5.2.4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电能质量谐波检测算法第47-48页
    5.3 武安市电能质量案例分析第48-50页
        5.3.1 工况一谐波治理第48-49页
        5.3.2 工况二谐波治理第49-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安市电网配电台区的三相不平衡治理
下一篇:掺杂碳材料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