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抗应激微藻筛选及螺旋藻延缓衰老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1.1 衰老第11-15页
        1.1.1 衰老和健康寿命概述第11-12页
        1.1.2 衰老的机制第12-13页
        1.1.3 研究衰老的模型第13页
        1.1.4 抗衰老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5 神经退行性疾病第14-15页
    1.2 微藻资源第15-18页
        1.2.1 微藻的研究意义第16页
        1.2.2 螺旋藻活性成份第16页
        1.2.3 螺旋藻蛋白第16-17页
        1.2.4 螺旋藻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第二章 微藻抗应激活性藻株筛选第19-3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9-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1.3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配制第20-21页
        2.1.4 实验仪器第21-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2.1 大肠杆菌的培养第23页
        2.2.2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第23-24页
        2.2.3 微藻提取物的制备第24页
        2.2.4 秀丽隐杆线虫热激胁迫实验第24-25页
        2.2.5 数据统计分析第25页
    2.3 结果及分析第25-30页
        2.3.1 微藻藻株的分布情况第25-26页
        2.3.2 微藻乙醇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抗热激能力的影响第26-28页
        2.3.3 微藻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抗热激能力的影响第28-29页
        2.3.4 两种提取物的数据汇总分析结果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SPP和SPPH的抗应激能力研究第31-41页
    3.1 实验材料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3.2.1 钝顶螺旋藻蛋白提取物的制备第31-32页
        3.2.2 秀丽隐杆线虫百草枯氧化应激实验第32页
        3.2.3 秀丽隐杆线虫活性氧水平及抗氧化酶活力的检测第32-33页
        3.2.4 秀丽隐杆线虫抗热激能力的检测第33页
        3.2.5 秀丽隐杆线虫CL2070热休克蛋白表达检测第33-34页
        3.2.6 数据统计分析第34页
    3.3 结果及分析第34-39页
        3.3.1 SPP和SPPH对氧化应激下N2存活的影响第34-35页
        3.3.2 SPP和SPPH对N2体内ROS水平的影响第35-36页
        3.3.3 SPP和SPPH对N2体内SOD活力的影响第36-37页
        3.3.4 SPP和SPPH对热激胁迫下N2存活的影响第37-38页
        3.3.5 SPP和SPPH对转基因线虫hsp-16.2表达的影响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SPP和SPPH对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影响第41-47页
    4.1 实验材料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4.2.1 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实验第41页
        4.2.2 秀丽隐杆线虫的衰老色素的检测第41-42页
        4.2.3 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能力检测第42页
        4.2.4 秀丽隐杆线虫生长情况的检测第42页
        4.2.5 秀丽隐杆线虫繁殖能力的检测第42-43页
        4.2.6 数据统计分析第43页
    4.3 结果及分析第43-47页
        4.3.1 SPP和SPPH对N2自然条件下寿命的影响第43-44页
        4.3.2 SPP和SPPH对N2脂褐素的影响第44-45页
        4.3.3 SPP和SPPH对N2运动能力的影响第45-46页
        4.3.4 SPP和SPPH对N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页
第五章 SPP和SPPH神经保护活性研究第47-55页
    5.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5.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5.2.1 秀丽隐杆线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第48页
        5.2.2 转基因线虫CL2355趋化实验第48-49页
        5.2.3 秀丽隐杆线虫多聚谷氨酰胺聚集抑制实验第49-50页
        5.2.4 秀丽隐杆线虫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抑制实验第50页
        5.2.5 数据统计分析第50页
    5.3 结果及分析第50-53页
        5.3.1 SPP和SPPH对N2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第50-51页
        5.3.2 SPP和SPPH对CL2355趋化行为的影响第51-52页
        5.3.3 SPP和SPPH对AM141多聚谷氨酰胺聚集的影响第52页
        5.3.4 SPP和SPPH对NL5901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影响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56页
    5.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益气活血药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冬凌草和千根草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