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研究区概述 | 第14-1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1.2 自然条件 | 第14-16页 |
2.2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16-17页 |
2.2.1 采样方案设计 | 第16页 |
2.2.2 室内测定 | 第16-17页 |
2.3 地统计学原理 | 第17-21页 |
2.3.1 前提假设 | 第18页 |
2.3.2 区域化变量 | 第18-19页 |
2.3.3 变异函数 | 第19-20页 |
2.3.4 克里格插值 | 第20-21页 |
3 土壤理化性质的描述性统计 | 第21-29页 |
3.1 数据预处理 | 第21页 |
3.1.1 特异值处理 | 第21页 |
3.1.2 正态分布检验 | 第21页 |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1-29页 |
3.2.1 集中趋势分析 | 第24-25页 |
3.2.2 离散程度分析 | 第25-26页 |
3.2.3 相关分析 | 第26-29页 |
4 土壤理化性质的地统计分析 | 第29-43页 |
4.1 空间结构特征 | 第29-33页 |
4.1.1 变异函数的拟合 | 第29-31页 |
4.1.2 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4.2 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分析 | 第33-43页 |
4.2.1 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格局与成因 | 第33-34页 |
4.2.2 土壤孔隙度和容重的分布格局与成因 | 第34-37页 |
4.2.3 土壤机械组成的分布格局与成因 | 第37-41页 |
4.2.4 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格局与成因 | 第41-43页 |
5 研究区土地复垦和土壤改良措施 | 第43-46页 |
5.1 扰动区土壤复垦措施 | 第43-44页 |
5.1.1 土壤剥覆 | 第43-44页 |
5.1.2 土地平整 | 第44页 |
5.2 扰动区土壤改良措施 | 第44-46页 |
5.2.1 物理方法 | 第44-45页 |
5.2.2 生物方法 | 第45-4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Abstract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