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G的IgG Fc段结合域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SPG 的分子结构及结合特性 | 第10-13页 |
·分子量 | 第10页 |
·分子结构 | 第10页 |
·SPG 中Fc 段结合区的结构分析 | 第10-11页 |
·SPG 的结合特性 | 第11-13页 |
·SPG 的提取方法 | 第13页 |
·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特异性SPG | 第13-14页 |
·SPG 的应用 | 第14-15页 |
第2章 PGFB 的克隆 | 第15-29页 |
·材料 | 第15-1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5-16页 |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16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16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4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17-18页 |
·PGFB 的基因克隆 | 第18-20页 |
·重组质粒的制备 | 第20-23页 |
·转化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27页 |
·目的基因的PCR 扩增 | 第24-25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第25-26页 |
·扩增产物的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及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9-40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3页 |
·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30-31页 |
·目的蛋白的SDS-PAGE 分析 | 第31-32页 |
·表达条件优化 | 第32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2-33页 |
·纯化后蛋白的定量(Bradford 法)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38页 |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33-34页 |
·表达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重组蛋白纯化 | 第36-38页 |
·纯化后蛋白的定量(Bradford 法)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4章 重组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40-49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用蛋白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页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40-4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4页 |
·兔多克隆抗体的粗纯化 | 第41页 |
·Western Blot 鉴定重组蛋白的功能 | 第41-43页 |
·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结合力的分析 | 第43页 |
·环氧氯丙烷活化琼脂糖凝胶条件的优化 | 第43页 |
·重组蛋白与琼脂糖凝胶的偶联及功能鉴定 | 第43-44页 |
·重组蛋白琼脂糖凝胶的功能鉴定 | 第44页 |
·结果 | 第44-48页 |
·Western Blot 鉴定重组蛋白的功能 | 第44页 |
·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结合能力的分析 | 第44-46页 |
·环氧氯丙烷活化琼脂糖凝胶条件的优化 | 第46-48页 |
·重组蛋白与琼脂糖偶联后功能的鉴定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9-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