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民族文化创意视角下芭蕉坪村节事旅游品牌视觉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方向第15-16页
        1.2.2 节事旅游方向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9-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20页
    1.6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第21-31页
    2.1 民族文化创意第21-23页
        2.1.1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第21页
        2.1.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概念第21-22页
        2.1.3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概念第22页
        2.1.4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类第22-23页
    2.2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需求第23-25页
        2.2.1 民族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第23-24页
        2.2.2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第24页
        2.2.3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注重点第24-25页
    2.3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第25-28页
        2.3.1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因素第25页
        2.3.2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第25-27页
        2.3.3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第27-28页
    2.4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第28-31页
        2.4.1 平台——为民族而创意第28页
        2.4.2 情怀——务本求实,知行合一第28页
        2.4.3 产品——需求与知识经济第28-29页
        2.4.4 五行——相生亦相克第29-30页
        2.4.5 策略——保护与服务第30-31页
第3章 节事旅游第31-41页
    3.1 节事的内涵第31-33页
        3.1.1 节事的概念第31-32页
        3.1.2 节事的分类第32页
        3.1.3 节事活动体现第32-33页
    3.2 节事旅游的内涵第33-34页
        3.2.1 节事旅游的概念第33页
        3.2.2 节事旅游的分类第33-34页
    3.3 节事旅游的产品化塑造第34-39页
        3.3.1 节事旅游的动机第34页
        3.3.2 节事旅游的体验第34-36页
        3.3.3 从体验向产品的转化第36-37页
        3.3.4 节事旅游的开发条件第37页
        3.3.5 节事旅游的市场化第37-38页
        3.3.6 节事旅游策划第38-39页
    3.4 节事旅游的影响第39-41页
        3.4.1 经济影响第39页
        3.4.2 社会影响第39页
        3.4.3 文化影响第39-41页
第4章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形象视觉化塑造第41-48页
    4.1 品牌与品牌形象第41-43页
        4.1.1 品牌的内涵与分类第41页
        4.1.2 品牌设计的构成元素第41-42页
        4.1.3 品牌形象的内涵与识别第42页
        4.1.4 品牌形象视觉识别设计体系分析第42-43页
    4.2 节事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第43-44页
        4.2.1 节事旅游品牌的内涵第43页
        4.2.2 节事旅游品牌的区域影响第43-44页
    4.3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化塑造第44-48页
        4.3.1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第44页
        4.3.2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第44-46页
        4.3.3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第46-47页
        4.3.4 民族节事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影响第47-48页
第5章 芭蕉坪村节事旅游概况及发展分析第48-56页
    5.1 泸溪县芭蕉坪村村落概况第48-53页
        5.1.1 地理区位第48页
        5.1.2 村落选址特色第48-49页
        5.1.3 行政及经济产业第49页
        5.1.4 自然景观环境特征第49-50页
        5.1.5 传统建筑特征第50-51页
        5.1.6 建筑风貌分析第51页
        5.1.7 历史环境分析第51-52页
        5.1.8 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第52-53页
    5.2 芭蕉坪村民族节事旅游发展分析第53-56页
        5.2.1 优势分析第53页
        5.2.2 劣势分析第53-54页
        5.2.3 机遇分析第54页
        5.2.4 威胁分析第54页
        5.2.5 芭蕉坪村资源评价第54-56页
第6章 芭蕉坪村节事旅游品牌视觉设计第56-79页
    6.1 芭蕉坪村节事旅游设计需求调研第56-59页
        6.1.1 实地问卷调研第56-57页
        6.1.2 实地桌面访谈调研第57-59页
    6.2 芭蕉坪村节事旅游视觉设计原理第59-61页
        6.2.1 艺术符号学第59页
        6.2.2 苗族审美意识的美学范式第59-61页
    6.3 芭蕉坪村节事旅游品牌视觉识别第61-79页
        6.3.1 节事旅游品牌定位第61页
        6.3.2 标志设计及其使用规范第61-62页
        6.3.3 标准色、辅助色及其使用规范第62-63页
        6.3.4 标准字及其使用规范第63页
        6.3.5 辅助图形第63-64页
        6.3.6 应用设计系统第64-68页
        6.3.7 导视图标识别设计第68-70页
        6.3.8 特色产品包装设计第70-74页
        6.3.9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第74-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 A (芭蕉坪村苗族节事旅游调查问卷)第84-85页
附录 B (设计展板及布展照片)第85-86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项目)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漕运之都”淮安旅游信息可视化研究--以“游在淮安”APP为例
下一篇: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