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 | 第10-12页 |
1.2 光伏并网系统概述 | 第12-15页 |
1.2.1 光伏并网系统结构 | 第12-14页 |
1.2.2 光伏并网系统标准 | 第14-15页 |
1.3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15-18页 |
1.3.1 国外光伏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光伏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两级式光伏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8页 |
2.1 光伏系统结构分析 | 第19-23页 |
2.1.1 光伏阵列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1.2 光伏并网系统直流升压环节 | 第20-22页 |
2.1.3 光伏并网系统逆变环节 | 第22页 |
2.1.4 光伏并网系统输出滤波器 | 第22-23页 |
2.2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 第23-24页 |
2.3 光伏并网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光伏并网系统电压控制 | 第24-25页 |
2.3.2 光伏并网系统电流控制 | 第25-26页 |
2.4 光伏并网系统仿真分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光伏并网系统谐波输出特性分析 | 第28-52页 |
3.1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理想数学模型 | 第28-31页 |
3.2 死区时间、功率器件特性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死区效应及其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功率器件开通与关断特性 | 第32-33页 |
3.2.3 管压降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综合因素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 Boost变换器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与电流波动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1 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 第35-37页 |
3.3.2 CCM模式下的输电电压与电流纹波分析 | 第37-39页 |
3.4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阻抗模型 | 第39-47页 |
3.4.1 两级式光伏系统控制策略 | 第39-41页 |
3.4.2 理想情况下的两级式光伏系统的输出阻抗模型 | 第41-43页 |
3.4.3 考虑死区效应时的两级式光伏系统的输出阻抗模型 | 第43-45页 |
3.4.4 考虑直流侧纹波下的输出阻抗模型 | 第45-47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47-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LCL输出滤波器特性分析及设计 | 第52-65页 |
4.1 L型和LC型输出滤波器的分析及设计 | 第52-56页 |
4.2 LCL型输出滤波器的特性分析及设计 | 第56-64页 |
4.2.1 LCL输出滤波器的原理 | 第57-59页 |
4.2.2 LCL滤波器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4.2.3 LCL型输出滤波器参数的设计 | 第62-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