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管道论文

油气管道隧道喷锚永久支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6页
        1.1.1 选题的工程意义第13-14页
        1.1.2 选题的学术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1.2.0 喷射纤维混凝土增韧机理研究第16-17页
        1.2.1 油气管道隧道喷锚永久衬砌结构材料性能第17-19页
        1.2.2 喷锚永久衬砌作用机理第19-20页
        1.2.3 油气管道隧道喷锚永久护结构设计方法第20-24页
        1.2.4 油气管道隧道喷锚永久护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第24-25页
    1.3 研究内容第25-27页
    1.4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2章 油气管线隧道喷锚永久支护结构适用性研究第29-46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9页
    2.2 以工程类比为主喷射永久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第29-33页
        2.2.1 喷锚永久支护衬砌设计原则概述第29页
        2.2.2 喷锚永久支护参数选取第29-31页
        2.2.3 数值解析第31-33页
    2.3 喷锚支护结构锚杆设计参数的确定第33-39页
        2.3.1 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第33-35页
        2.3.2 经验法设计第35-36页
        2.3.3 松动圈理论设计第36-38页
        2.3.4 数值解析设计方法第38页
        2.3.5 喷锚永久支护结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第38-39页
    2.4 喷锚永久支护与传统复合式衬砌经济性对比分析第39-45页
        2.4.1 喷锚永久衬砌与常规衬砌的经济性对比第39页
        2.4.2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第39-44页
        2.4.3 工期对比第44-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喷锚永久支护结构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第46-90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6页
    3.2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46-57页
        3.2.1 混凝土各原材料性能试验第46-47页
        3.2.2 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47-52页
        3.2.3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经济性分析第52-53页
        3.2.4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试件制作第53-57页
    3.3 隧道结构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57-73页
        3.3.1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抗压力学性能试验第57-58页
        3.3.2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性能试验第58-61页
        3.3.3 劈裂抗拉试验第61页
        3.3.4 抗折试验第61-63页
        3.3.5 韧性性能试验研究第63-73页
    3.4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第73-89页
        3.4.1 密实性试验第73-77页
        3.4.2 硫酸盐腐蚀试验第77-82页
        3.4.3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第82-89页
    3.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4章 基于离散元法的喷射混凝土数值力学实验研究第90-121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90页
    4.2 参数标定第90-92页
        4.2.1 标定结果第90-92页
    4.3 数值试验级配确定第92-93页
    4.4 喷射混凝土单轴数值试验第93-98页
        4.4.1 建立数值模型第93-95页
        4.4.2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第95-96页
        4.4.3 喷射混凝土试件的破坏过程对比分析第96-98页
    4.5 喷射混凝土弯曲韧性数值试验研究第98-120页
        4.5.1 数值模型建立第98-99页
        4.5.2 试件测点布置第99页
        4.5.3 试件损伤与破坏分析第99-120页
    4.6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5章 早龄期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变与围岩耦合作用第121-144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121页
    5.2 围岩与喷锚永久支护作用压力分析第121页
    5.3 喷锚永久支护荷载作用机理第121-122页
    5.4 现场实测围岩压力统计分析第122-134页
        5.4.1 统计断面特征分析第122-127页
        5.4.2 现场实测数据统计特征分析第127-129页
        5.4.3 现场实测断面内分布特征分析第129-134页
    5.5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第134-135页
        5.5.1 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作用机理第134页
        5.5.2 钢纤维混凝土早龄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第134-135页
    5.6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粘结性能力学性能研究第135-138页
        5.6.1 钢纤维掺量对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围岩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5-136页
        5.6.2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的作用机理第136-138页
        5.6.3 钢纤维混凝土各龄期粘结强度预测模型第138页
    5.7 考虑喷射混凝土硬化特性材料性能计算第138-142页
    5.8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6章 喷锚永久支护结构承载能力研究第144-174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144页
    6.2 基于结构构件理论下喷锚永久支护结构承载能力研究第144-156页
        6.2.1 喷射混凝土安全性评价第144-146页
        6.2.2 型钢喷射混凝土承载能力安全性评价第146-148页
        6.2.3 数值计算模型第148页
        6.2.4 统一强度理论第148-149页
        6.2.5 时间空间效应第149-154页
        6.2.6 不同工况结果第154-156页
    6.3 基于损伤弹塑性模型喷锚永久支护结构极限承载力能力研究第156-172页
        6.3.2 喷锚永久支护结构计算参数第160-161页
        6.3.3 衬砌结构损伤演化过程第161-166页
        6.3.4 基于损伤力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安全性评价第166-172页
    6.4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第7章 基于极限状态法喷锚永久支护结构耐久性评价方法研究第174-191页
    7.1 问题的提出第174页
    7.2 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早龄期拉伸软化性能试验研究第174-186页
        7.2.1 四点弯曲切口梁试验第174-176页
        7.2.2 不同梁高开裂高度第176-178页
        7.2.3 极限状态第178-179页
        7.2.4 拉伸软化曲线第179-182页
        7.2.5 早龄期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弯曲曲率计算第182-186页
    7.3 有限元计算第186-188页
        7.3.1 概述第186页
        7.3.2 计算工况第186页
        7.3.3 计算参数第186页
        7.3.4 计算结果第186-188页
    7.4 喷锚永久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第188-190页
    7.5 本章小结第190-191页
结论与展望第191-194页
致谢第194-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206-208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成果与奖励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会计稳健性、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关系研究--高管团队关键要素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源互联网智能能量优化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