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简表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4页 |
1.1 肝损伤实验模型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肝损伤的概述 | 第14页 |
1.1.2 四氯化碳肝损伤实验模型 | 第14-16页 |
1.2 蜂王浆保肝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蜂王浆对化学药品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7-18页 |
1.2.2 蜂王浆对药物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8-19页 |
1.2.3 蜂王浆对重金属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1.2.4 蜂王浆对其他方法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9页 |
1.3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 | 第19-23页 |
1.3.1 蛋白质组学技术 | 第19-21页 |
1.3.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5页 |
2.1 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2.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4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方法 | 第25-35页 |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2.2 样品的采集 | 第26页 |
2.2.3 大鼠肝脏指数的测定 | 第26页 |
2.2.4 肝脏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5 实验血清指标、肝脏匀浆中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2.2.6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7-28页 |
2.2.7 差异蛋白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8-31页 |
2.2.8 肝脏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9 肝脏蛋白样品浓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2.10 双向电泳 | 第32-33页 |
2.2.11 凝胶固定、染色、脱色以及扫描 | 第33页 |
2.2.12 图像分析 | 第33-34页 |
2.2.13 质谱鉴定 | 第34-35页 |
2.2.14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5-57页 |
3.1 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 | 第35-39页 |
3.1.1 CCl_4对各模型大鼠的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2 CCl_4对各模型大鼠血清中AST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3 CCl_4对各模型大鼠血清中ALT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 蜂王浆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 | 第39-45页 |
3.2.1 肝脏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3.2.2 蜂王浆对肝损伤大鼠模型中肝脏指数的影响 | 第40页 |
3.2.3 蜂王浆对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ST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蜂王浆对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5 蜂王浆对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P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6 蜂王浆对大鼠机体MDA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3.2.7 蜂王浆对肝损伤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43-45页 |
3.3 蜂王浆干预CCl_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45-57页 |
3.3.1 蛋白定量 | 第45页 |
3.3.2 肝脏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45-47页 |
3.3.3 2-DE凝胶分析结果 | 第47-50页 |
3.3.4 质谱鉴定 | 第50-57页 |
4 讨论 | 第57-61页 |
4.1 CCl_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 | 第57页 |
4.2 蜂王浆对CCl_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干预作用研究 | 第57-58页 |
4.3 蛋白质组的相关研究 | 第58-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