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O2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5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8页
    1.2 CO_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第18-25页
        1.2.1 环状碳酸酯简介第18-21页
        1.2.2 环状碳酸酯合成机理第21-25页
    1.3 氢键供体催化体系在CO_2环加成反应中的研究进展第25-55页
        1.3.1 二元氢键供体催化体系第25-33页
        1.3.2 均相氢键供体功能化离子液体第33-47页
        1.3.3 固载化离子液体第47-51页
        1.3.4 聚合离子液体第51-55页
    1.4 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55-59页
        1.4.1 立题依据第55-56页
        1.4.2 研究内容第56-59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59-65页
    2.1 主要化学试剂第59-61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61-62页
    2.3 实验方法第62-65页
        2.3.1 CO_2吸附性能测试第62页
        2.3.2 CO_2与环氧化物耦合制备环状碳酸酯第62-63页
        2.3.3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63-65页
第3章 双组分Lewis酸碱体系催化CO_2制备环状碳酸酯反应第65-94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N-杂环化合物/ZnBr2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第65-75页
        3.2.1 不同催化剂结构及反应参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5-72页
        3.2.2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72页
        3.2.3 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72-75页
    3.3 三聚氰胺/ZnI_2非均相催化转化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第75-82页
        3.3.1 不同助催化剂及反应参数对催化活性影响第75-79页
        3.3.2 三聚氰胺/ZnI_2体系循环性能与普适性考察第79-80页
        3.3.3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80-82页
    3.4 双核离子液体协同金属卤化物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耦合反应第82-92页
        3.4.1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第82-84页
        3.4.2 催化剂结构及反应参数对活性的影响第84-91页
        3.4.3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91-92页
    3.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单组份Zn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固定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第94-113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低共熔离子液体[urea-Zn]I2高效催化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第94-101页
        4.2.1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第94-96页
        4.2.2 催化性能测试与条件优化第96-99页
        4.2.3 低共熔离子液体普适性考察第99-100页
        4.2.4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100-101页
    4.3 氢键供体类锌基离子液体高效催化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第101-111页
        4.3.1 羟基/或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01-103页
        4.3.2 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条件对环加成反应影响第103-107页
        4.3.3 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第107-110页
        4.3.4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110-111页
    4.4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非金属尿素衍生离子液体及改性材料对CO_2捕集转化性能第113-144页
    5.1 引言第113-114页
    5.2 新型基于尿素衍生物类离子液体对CO_2吸收与转化性能第114-129页
        5.2.1 尿素衍生物类离子液体制备与表征第114-116页
        5.2.2 CO_2吸收性能第116-121页
        5.2.3 不同尿素衍生离子液体结构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21-125页
        5.2.4 尿素衍生离子液体普适性考察第125-126页
        5.2.5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126-129页
    5.3 多功能三均三嗪端位桥连ILs多相催化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第129-142页
        5.3.1 三均三嗪端位桥连离子液体制备与表征第129-135页
        5.3.2 催化性能测试第135-137页
        5.3.3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37-140页
        5.3.4 催化剂普适性考察第140-141页
        5.3.5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141-142页
    5.4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6章 多相尿素衍生基介孔有机硅合成及对CO_2捕集转化性能第144-159页
    6.1 引言第144页
    6.2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合成与表征第144-148页
        6.2.1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合成第144-146页
        6.2.2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表征第146-148页
    6.3 CO_2吸附性能第148-151页
    6.4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催化性能测试第151-156页
        6.4.1 不同反应参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51-153页
        6.4.2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再生性能第153-155页
        6.4.3 含有尿素衍生基团的介孔有机硅普适性考察第155-156页
    6.5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第156-158页
    6.6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第7章 Lewis酸及氢键供体促进CO_2环加成反应理论研究第159-186页
    7.1 引言第159-160页
    7.2 氢键供体促进CO_2与环氧化物耦合实验与理论研究第160-169页
        7.2.1 羟基/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合成与表征第160-161页
        7.2.2 离子液体结构与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61-164页
        7.2.3 催化体系普适性考察第164-165页
        7.2.4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与DFT计算第165-169页
    7.3 Lewis酸与氢键供体促进CO_2与环氧化物耦合对比研究第169-184页
        7.3.1 不同金属修饰SBA-15样品制备与表征第169-172页
        7.3.2 基于SBA-15样品的催化活性第172-178页
        7.3.3 催化反应机理推测与DFT计算第178-184页
    7.4 本章小结第184-186页
结论第186-188页
创新点第188页
展望第188-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9页
附录第209-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216-220页
致谢第220-221页
个人简历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执行机构特性的航天器姿态滑模控制研究
下一篇: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分布式变形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