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三、文献简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5-20页 |
一、政治 | 第15-16页 |
二、生态 | 第16页 |
三、政治生态 | 第16-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的发展 | 第23-35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23-27页 |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第23页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八大前 | 第23-26页 |
三、十八大至今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建设的初步现状 | 第27-31页 |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第27-29页 |
二、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 | 第29-30页 |
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的突出问题及根源 | 第31-35页 |
一、全球化改革开放时代腐败寻租空间巨大 | 第31-32页 |
二、政治权力结构不合理党纪国法约束失衡 | 第32-33页 |
三、传统消极文化影响深远,公民民主意识缺失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 | 第35-46页 |
第一节 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35-37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 | 第35-36页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建设的提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7-41页 |
一、构建山青水秀的政治生态 | 第37页 |
二、全力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 第37-39页 |
三、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 第39-40页 |
四、完善政治生态的评价标准与构建原则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政治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1-46页 |
一、保持执政党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第41-42页 |
二、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 第42-43页 |
三、坚持“四个自信” | 第43-44页 |
四、全面推进“四个全面”、“六位一体”建设 | 第44-45页 |
五、不忘初心,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全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制度层面: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第46-51页 |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 第47页 |
二、加强组织建设,深化人事改革 | 第47-49页 |
三、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反腐倡廉 | 第49-50页 |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法治层面:全面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 | 第51-52页 |
一、树立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第51页 |
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经济层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 第52-54页 |
一、完善市场制度,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 第52-53页 |
二、打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攻坚战 | 第53-54页 |
第四节 社会层面: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 第54-57页 |
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参与渠道 | 第54-55页 |
二、坚持文化自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 第55页 |
三、构建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强公民时代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