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定性分析法 | 第11-12页 |
| ·定量分析法 | 第12-15页 |
| ·不确定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论文总体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中南公路沿线地质环境调查 | 第18-30页 |
| ·区域基本环境条件 | 第19-24页 |
|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 ·地层、岩性、构造、地震 | 第20-2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 ·煤矿开采 | 第23-24页 |
| ·地质灾害现场测绘和调查 | 第24-30页 |
| ·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 | 第24-25页 |
| ·外业施测 | 第25-26页 |
| ·测绘成果和分析 | 第26-30页 |
| 3 中南公路沿线岩土参数实验室测定 | 第30-42页 |
| ·实验内容 | 第30-31页 |
| ·土工试验部分 | 第30页 |
| ·岩石试验部分 | 第30-31页 |
| ·试验数据 | 第31-40页 |
| ·土工试验研究 | 第31-33页 |
| ·岩石试样物性参数试验研究 | 第33-40页 |
|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 4 中南公路沿线边坡失稳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 第42-62页 |
| ·降雨入渗机理 | 第42-45页 |
| ·入渗现象和入渗率 | 第42-43页 |
| ·入渗曲线 | 第43-44页 |
| ·入渗机理 | 第44-45页 |
|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力学模型 | 第45-49页 |
| ·弹性力学部分 | 第45-46页 |
| ·体应变 | 第46页 |
| ·有效应力原理 | 第46-49页 |
| ·安全系数 | 第49页 |
| ·SLOPE 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 第49-51页 |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51-62页 |
| ·模拟方案 | 第51-52页 |
|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62页 |
| ·降水入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降水入渗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降水入渗边坡稳定性评价 | 第59-6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