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临床研究 | 第11-16页 |
1.病例来源 | 第11页 |
2.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第11-12页 |
3.病例标准 | 第12页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2页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2页 |
4.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4.1 病例分组 | 第12页 |
4.2 治疗方法及药物 | 第12-13页 |
4.3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4.4 观察方案 | 第13页 |
4.5 疗效评价 | 第13-15页 |
5.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1、一般资料分析 | 第16页 |
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变化分析 | 第16-17页 |
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17-18页 |
4.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第18页 |
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 第18页 |
6.两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的比较 | 第18-19页 |
7.两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比较 | 第19页 |
8.安全性指标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0-33页 |
1.中医对慢乙肝病名的认识 | 第20页 |
2.中医对慢乙肝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0-21页 |
3.慢乙肝的中医治疗 | 第21-24页 |
3.1 内治法 | 第21-23页 |
3.2 外治法 | 第23-24页 |
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 | 第24-25页 |
5.逍遥散的组方特点、现代药理学分析 | 第25-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综述 | 第40-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