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加味枳术丸治疗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词第8-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4-50页
    1 研究目的第14页
    2 研究对象第14-17页
        2.1 病例来源第14页
        2.2 病例选择标准第14-17页
            2.2.1 诊断标准第14-16页
            2.2.2 纳入标准第16页
            2.2.3 排除标准第16页
            2.2.4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6-17页
    3 试验设计第17-22页
        3.1 样本量估算第17页
        3.2 随机分配方案方法第17页
        3.3 治疗方法第17-18页
        3.4 观察项目第18-19页
            3.4.1 一般资料第18页
            3.4.2 宏观照片第18页
            3.4.3 疗效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第18-19页
            3.4.4 不良反应观察第19页
        3.5 疗效评定第19-20页
            3.5.1 疗效评定方法第19页
            3.5.2 疗效评定标准第19-20页
        3.6 统计方法第20-21页
        3.7 技术路线第21-22页
    4 结果及相关分析第22-29页
        4.1 病例完成情况第22页
        4.2 受试者可比性分析第22-24页
        4.3 治疗结果及疗效分析第24-28页
            4.3.1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分析第24-25页
            4.3.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分析第25-26页
            4.3.3 治疗组不同时间点各症状与基线情况分析第26-27页
            4.3.4 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症状与基线情况分析第27-28页
        4.4 年龄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第28页
        4.5 不良反应观察第28页
        4.6 脱离病例分析第28页
        4.7 研究结果分析第28-29页
    5 讨论第29-40页
        5.1 中医对玫瑰痤疮的认识第29-33页
            5.1.1 命名第29页
            5.1.2 病因病机第29-31页
            5.1.3 治则治法第31-33页
        5.2 西医对玫瑰痤疮的认识第33-36页
            5.2.1 概念第33页
            5.2.2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33-35页
            5.2.3 治疗第35-36页
        5.3 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的病因病机分析第36-37页
        5.4 选方理论依据第37-40页
            5.4.1 中医组方理论第37-39页
            5.4.2 西医选药的理论机制第39-40页
    附:72例肺胃热盛型玫瑰痤疮患者与现症感染Hp相关性探讨第40-42页
    6 结论第42-43页
    7 问题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致谢第50-51页
第二部分 综述 玫瑰痤疮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进展第51-57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件1:CRF表第57-60页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0-61页
附件3:随机数字表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腾玉灸疗板配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扁腺膏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