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结合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9页
    1.1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1.1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第13-16页
            1.1.1.1 物理特性第13-14页
            1.1.1.2 化学特性第14-16页
        1.1.2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表达特性第16-17页
            1.1.2.1 表达部位第16页
            1.1.2.2 表达量第16-17页
        1.1.3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第17-18页
            1.1.3.1 对特异气味分子的识别和结合第17-18页
            1.1.3.2 结合、运载特定气味分子第18页
            1.1.3.3 迅速失活气味分子第18页
    1.2 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和MPOBP10的相关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第19-2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2.1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和MpOBP10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OBPs的相似性比对第19-20页
        2.2.2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和MpOBP10的进化树分析第20-23页
    2.3 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和MPOBP10的原核表达第24-4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24-35页
        3.1.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3.1.1.1 甜菜夜蛾和淡足侧沟茧蜂第24-25页
            3.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25页
        3.1.2 基本方法第25-29页
        3.1.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9-32页
        3.1.4 融合表达载体的鉴定第32-33页
        3.1.5 阳性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菌株第33页
        3.1.6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第33-34页
        3.1.7 SDS-PAGE分析第34-3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3.2.1 pET28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第35-40页
            3.2.1.1 pET28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5-38页
            3.2.1.2 pET28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表达第38-40页
        3.2.2 pET28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第40-42页
            3.2.2.1 pET28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1页
            3.2.2.2 pET28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表达第41-42页
        3.2.3 pET32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第42-44页
            3.2.3.1 pET32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43页
            3.2.3.2 pET32a(+)-MpOBP10融合表达载体的表达第43-44页
        3.2.4 pET32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第44-47页
            3.2.4.1 pET32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46页
            3.2.4.2 pET32a(+)-MpOBP8融合表达载体的表达第46-47页
    3.3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PET32A(+)-MPOBP8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纯化浓缩第49-5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4.1.1 材料第49页
        4.1.2 方法第49-5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4.2.1 诱导温度的优化第50-51页
        4.2.2 诱导时间的优化第51页
        4.2.3 IPTG诱导浓度的优化第51-52页
        4.2.4 加入IPTG时机的优化第52-53页
        4.2.5 纯化与浓缩第53-55页
    4.3 讨论第55-57页
第五章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第57-6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5.1.1 供试材料第57-59页
        5.1.2 供试方法第59-60页
            5.1.2.1 重组气味结合蛋白MpOBP8荧光特征第59-60页
            5.1.2.2 MpOBP8与气味化合物的结合试验第6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5.3 讨论第63-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茎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下一篇:巴哈雀稗DREB2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