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30页 |
| 1.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简介 | 第9-11页 |
| 1.2 钯及钯基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6页 |
| 1.2.1 钯的性质 | 第11-12页 |
| 1.2.2 钯纳米材料 | 第12页 |
| 1.2.3 钯基纳米材料 | 第12-16页 |
| 1.3 钯及钯基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6-24页 |
| 1.3.1 钯及钯基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机制 | 第16-18页 |
| 1.3.2 钯及钯基纳米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 | 第18-24页 |
| 1.4 钯和钯基纳米粒子的表征手段 | 第24-25页 |
| 1.4.1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 1.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 1.4.3 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 | 第24页 |
| 1.4.4 X-射线衍射 | 第24-25页 |
| 1.4.5 紫外吸收-可见光谱 | 第25页 |
| 1.4.6 红外光谱 | 第25页 |
| 1.5 形貌可控的钯及钯基纳米粒子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 1.5.1 氧还原反应 | 第25-26页 |
| 1.5.2 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26-27页 |
| 1.5.3 一些化合物的催化加氢反应 | 第27-28页 |
| 1.6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1.6.1 研究思路 | 第28页 |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第2章 多代过生长引导合成三维高度分支钯四足及其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 | 第30-41页 |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2.2.1 试剂 | 第31页 |
| 2.2.2 制备高度分支的Pd四足(Pd-THBTs) | 第31页 |
| 2.2.3 物理表征 | 第31-32页 |
| 2.2.4 电化学测试 | 第32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2.3.1 Pd-THBTs的组成和形态 | 第32-34页 |
| 2.3.2 Pd-THBTs的形成机理 | 第34-38页 |
| 2.3.3 Pd-THBTs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 第38-40页 |
| 2.4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3章 Pd@Pt核-壳纳米四足结构物制备及其对氧的电催化还原 | 第41-51页 |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3.2.1 试剂和化学药品 | 第42页 |
| 3.2.2 Pd@Pt核壳纳米四足的制备 | 第42页 |
| 3.2.3 物理表征 | 第42-43页 |
| 3.2.4 电化学测试 | 第43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3.3.1 Pd@Pt CSNTPs的表征 | 第43-46页 |
| 3.3.2 Pd@Pt CSNTPs的催化活性 | 第46-50页 |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4章 高度分支Pd@Au核-壳纳米结构物合成及其光学催化性质 | 第51-60页 |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4.2.1 化学试剂和药品 | 第52页 |
| 4.2.2 Pd@Au CSNTPs的制备 | 第52页 |
| 4.2.3 物理表征 | 第52-53页 |
| 4.2.4 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 第53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 4.3.1 Pd@Au CSNTPs的表征 | 第53-57页 |
| 4.3.2 Pd@Au CSNTPs的光学性质 | 第57页 |
| 4.3.3 Pd@Au CSNTPs的催化性质 | 第57-59页 |
| 4.4 结论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 5.1 结论 | 第60页 |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