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凶险性前置胎盘 | 第12-17页 |
1.1.1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定义 | 第12-14页 |
1.1.2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断和治疗 | 第14-17页 |
1.2 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 第17-22页 |
1.2.1 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 | 第17-18页 |
1.2.2 介入治疗阻断部位和方法 | 第18-20页 |
1.2.3 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 第20-22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2.4 手术方式 | 第23-24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0页 |
3.1 介入组与非介入组病例情况比较 | 第25-27页 |
3.1.1 介入组与非介入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 第25页 |
3.1.2 介入组和非介入组病例术中及预后情况比较 | 第25-26页 |
3.1.3 介入组与非介入组新生儿结局分析 | 第26-27页 |
3.2 介入组病例情况比较 | 第27-29页 |
3.2.1 介入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 第27-28页 |
3.2.2 主动介入组和被动介入组病例术中及预后情况 | 第28-29页 |
3.2.3 主动介入组与被动介入组新生儿结局分析 | 第29页 |
3.3 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 | 第29-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5页 |
4.1 介入组与非介入组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4.2 术中及术后预后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4.3 新生儿结局分析 | 第32页 |
4.4 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 | 第32-33页 |
4.5 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 第33-3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