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肿瘤标志物 | 第12-15页 |
1.1.1 肿瘤标志物及临床应用价值 | 第12-14页 |
1.1.2 多种肿瘤标志物同步定量检测的必要性 | 第14页 |
1.1.3 理想肿瘤标志物的选择 | 第14-15页 |
1.1.4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 | 第15页 |
1.2 免疫层析技术 | 第15-23页 |
1.2.1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 第15-17页 |
1.2.2 传统免疫层析技术 | 第17-18页 |
1.2.3 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 | 第18-22页 |
1.2.4 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5 免疫层析技术发展态势 | 第23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量子点-抗体偶联物的制备与鉴定 | 第25-39页 |
2.1 实验器材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多色量子点的选择 | 第26页 |
2.2.2 量子点-抗体偶联物的制备 | 第26-28页 |
2.2.3 量子点与抗体偶联条件探索 | 第28页 |
2.2.4 量子点-抗体偶联物的鉴定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多色量子点荧光光谱检测 | 第29-31页 |
2.3.2 量子点与抗体最佳偶联条件 | 第31-34页 |
2.3.3 量子点-抗体偶联物鉴定 | 第34-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量子点生物传感膜定量检测AFP的研究 | 第39-50页 |
3.1 实验器材 | 第39-4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3.2.1 量子点生物传感膜的制备 | 第40页 |
3.2.2 建立定量检测标准曲线 | 第40-41页 |
3.2.3 量子点生物传感膜有效性的验证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3.1 对各部件处理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3.3.2 AFP定量检测标准曲线 | 第43-46页 |
3.3.3 样品恢复率测定 | 第46页 |
3.3.4 量子点生物传感膜与ELISA试剂盒检测AFP临床样品比较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同步定量检测AFP和CEA的研究 | 第50-65页 |
4.1 实验器材 | 第50-5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4.2.1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2 主要实验参数的优化 | 第52-53页 |
4.2.3 交叉反应实验 | 第53页 |
4.2.4 建立AFP和CEA同步定量检测标准曲线 | 第53页 |
4.2.5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有效性的验证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3.1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同步定量检测原理 | 第54-57页 |
4.3.2 最优参数选择 | 第57-60页 |
4.3.3 交叉反应实验结果 | 第60-61页 |
4.3.4 AFP和CEA同步定量检测标准曲线 | 第61-62页 |
4.3.5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检测AFP和CEA标准品 | 第62-63页 |
4.3.6 多色量子点生物传感膜检测AFP和CEA临床样品 | 第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